Ai快讯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一扫过去数年阴霾,成为资本市场表现亮眼的板块之一。创新药出海 BD(商务拓展)金额创新高,被视为今年创新药板块重估的主要逻辑。与此同时,国产创新药营收进入快速增长期,内需正在崛起,正从“烧钱不止”转变为拥有持续变现能力的产业。
国内需求旺盛
市场对创新药出海 BD 讨论热度高,却忽略了国内患者对高质量创新药的真实需求在持续释放。据中邮证券研究报告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 21 家创新药上市公司实现营收 286.9 亿元,同比增长约 42%;H 股 32 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 421.3 亿元,同比增长约 10%。
从龙头企业来看,恒瑞医药上半年不含对外许可收入的创新药销售收入为 75.70 亿元,较 2024 年上半年增长约 14.5%,且基本来自国内市场。部分创新产品因上市时间短、未纳入医保等,销售潜力远未释放。百济神州的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和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上半年在中国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 36.5%和 20.6%。亿帆医药、先声药业、翰森制药等企业的创新药收入也有显著增长。
平安基金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中国创新药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迎来国内医保市场、海外出海市场双重周期,企业正走向盈利,今年大批公司将在国内市场实现商业化重大突破。
增量政策不断
创新药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家医保局自 2018 年成立后,持续深化医保药品目录管理改革,7 轮调整累计将 149 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截至 2025 年 5 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 4100 亿元,带动相关药品销售超 6000 亿元。
京新药业地达西尼胶囊纳入医保后,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5500 万元,医保放量效应初步显现。贝达药业多款创新药纳入医保后均快速放量。周思聪认为,2025 年有望成为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放量起点,多数 A 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今年或迎产品收入放量期。
2025 年 6 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确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商保创新药目录可提供过渡,保护创新并满足患者需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副总裁赵伟认为,该措施有望解决国产创新药定价偏低等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创新药销售市场规模达 1620 亿元,商业健康险支付占比 7.7%。太平洋人寿原董事长徐敬惠预测,到 2035 年,商保支付占比有望达 44%。
研发投入不减
创新药变现是更高水平研发的起点。2025 年半年报显示,国内营收增长支撑下,多数创新药企加大管线布局力度,形成“营收增长—研发投入增加—管线储备丰富—未来营收再增长”的正向循环。
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 38.71 亿元,华东医药研发投入 14.84 亿元,同比增长 33.75%。百济神州研发费用达 72.78 亿元,同比增长 9.80%,未来 18 个月预计有超 20 项里程碑进展。先声药业、翰森制药等企业也在研发上持续投入。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 Citeline 报告称,中国当前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份额接近 30%,美国降至约 48%。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宋瑞霖表示,我国医药正成为全球医药创新重要源头。
资深医药行业专家杨涛称,2020 - 2021 年的大规模投入带来 2025 年前后创新药领域井喷。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提醒,需警惕前几年资本投入减少在 2030 年后产生的影响,当下要营造更好行业生态。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