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建信基金以“信任的力量”为主题举办2025秋季投资策略会,来自权益、固收、量化、多元资产等领域的多位基金经理分享最新市场研判,并就热点与后市展开解读。
建信基金总裁谢海玉在致辞中表示,公司作为国有大行背景的基金管理人,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和践行普惠金融作为核心目标。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建信基金正通过投研体系重塑、科创主题深耕和投顾服务升级,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与投资者获得感。
宏观框架与权益主线
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兼研究部副总经理蒋严泽认为,A股正处在“基本面定价抬升”的阶段。短期内,资金面与海外政策是扰动市场的核心变量;中期来看,“反内卷”政策信号有助于改善名义经济增速预期;长期则要关注“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推动的产业变革。他指出,自去年“924”以来,A股已经经历红利防御、超低估修复两个阶段,当前市场逻辑正逐步转向基本面驱动。在配置上,AI产业链与大金融是值得关注的双主线,银行等经历充分调整的板块存在阶段性价值。
科技投资方面,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张溢麟系统梳理了科创板指数体系。截至8月底,科创板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形成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以及科创综指等多层次指数工具。张溢麟表示,这些指数既覆盖龙头,也囊括“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具备较高的创新力与成长性。他进一步介绍了公司在指数研发上的探索,即在基本面因子之外引入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科技创新评分”指标,力图在指数化投资中提升长期持有体验。他判断,受益于周期复苏与国产化提速,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正处于战略配置窗口。
医药产业同样被视为长期机会。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马牧青指出,中国创新药正处在从国内积累走向全球商业化的拐点。她特别看好三个方向:一是肿瘤治疗,跨国药企对原创分子的需求强劲,重磅BD交易有望继续落地;二是减肥药领域,今年以来多起交易落地,有望成为下一轮创新药热点;三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市场快速放量,未来适应症边界有望进一步扩展。Choice数据显示,马牧青在管4只基金规模合计24.47亿元,其中建信医疗健康行业股票A(008923)任职回报65.39%,超越基准87.2个百分点,同类排名13/677。
港股市场方面,国际投资与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助理程星烨表示,港股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消费、硬科技和红利板块呈现多元共振;叠加低估值与政策支持,港股具备中长期吸引力。南向资金持股比例已从2022年的10%升至目前的21%,显示本土资金配置力度持续增强。海外资金方面,当前仍普遍低配中国资产,未来在经济预期改善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支撑下,增配空间仍大。建信基金旗下建信港股通精选混合A(011969)年内回报达37.3%,超越基准18.19个百分点,同类排名居前。
多资产与风险管理
在资产配置层面,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朱金钰认为,黄金在弱美元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仍具相对优势。从金价与主要经济体M2比价来看,当前估值处于中位区间,而央行购金已连续三年超千吨,中国央行的持续增持为金价提供了重要支撑。他判断,未来数个季度,黄金或仍是组合中重要的对冲工具和流动性储备。
固定收益方面,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吴轶指出,地产与出口存在一定下行风险,消费领域的恢复力度需观察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在利率债上,他建议以交易性机会为主,而在信用债领域,普通信用债相较利率债仍具票息优势。在宽货币环境下,中短久期信用债有望通过票息和骑乘收益提升投资体验,但同时需警惕久期风险。
如何在低利率与高波动并存的环境中提升投资者的持有感受,成为会议另一大关注点。数量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投顾团队基金经理孙悦萌指出,随着债券票息空间收窄,单一资产难以完成收益目标,投资者在净值化时代更需关注“收益/波动比”。孙悦萌提出“进攻与防守”的双轮驱动思路:在进攻端,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拓宽收益来源,股债之外适度配置商品等低相关资产,并利用宏观因子模型形成动态权重调整;在防守端,则通过期权“领口策略”对权益类风险资产进行过程管理,既能封堵大幅下跌,又能保留中段上涨,从而降低最大回撤、改善组合的风报比。
2025年恰逢建信基金成立二十周年,作为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建信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9000亿元,已构建起覆盖货币、债券、“固收+”、权益、商品、FOF、公募REITs等多资产类型的金字塔型产品体系。在谢海玉看来,建信基金未来将继续秉持“持有人利益至上”的理念,把宏观研判、产业研究与资产配置能力转化为可交付的解决方案,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力求为投资者带来更具确定性和获得感的长期回报。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