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西贝风波将预制菜推向舆论漩涡,A股预制菜概念公司在资本市场直面波动。继昨日涨停后,得利斯(002330.SZ)、三江购物(601116.SH)转跌;昨日上涨的惠发食品(603536.SH)、味知香(605089.SH)、国联水产(300094.SZ)也转跌;千味央厨(001215.SZ)、西安饮食(000721.SZ)、紫燕食品(603057.SH)则继续上涨。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整体承压,充满不确定性。广义上预制菜板块相关企业众多,A股上市公司中,既有味知香、得利斯等主营预制菜业务的企业,也有从农牧水产、冷冻食品、现制餐饮跨界而来的企业,如安井食品、广州酒家、海底捞、国联水产等,预制菜已高度渗透进餐饮行业。
从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看,龙头企业的预制菜业务整体承压。被称为A股“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上半年增收不增利,总营收3.43亿元,同比增加4.70%,归母净利润3194.68万元,同比减少24.46%。自2023年起,该公司就进入瓶颈期,营收和净利润持续收缩。预制菜业务成为第一大营收板块的安井食品上半年营收微增0.80%至76.0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79%,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净利下降,且公司两个月前刚于港股二次上市。深度涉足预制菜领域的国联水产上半年亏损达5.4亿元,总营收16.51亿元,同比减少18.36%,归母净利润为 -5.40亿元,同比降幅达3180.50%,毛利率为 -2.89%。从餐饮跨界而来做预制菜的西安饮食也尚未“尝到甜头”,尽管电商渠道表现不错,但生产制造业务营收占比仍不足20%。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2.08%至3.0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416.69万元,已连续四年亏损。
这些企业在财报中均提到,业绩下跌主要系B端消费疲软、市场竞争激烈所致。近年来,预制菜板块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走低,由2018年的20.07%降至2024年的13.79%。此外,行业还面临标准不一、消费者接受度低等问题,如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梅菜扣肉事件、15家餐馆成立“反预制菜联盟”、肯德基多地门店下架冷冻预制类产品等。味知香董事长、总经理夏靖表示,预制菜行业繁荣与挑战并存,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行业竞争加剧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行业还面临标准、食品安全、监管等问题。
不过,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不变。西贝事件让预制菜合理性、科学性再次被讨论,新华社推文反映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普遍诉求,即预制菜本身有利于提升餐饮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且成熟技术处理后的产品可保证卫生、安全和营养,但行业发展面临内部压力和外部阻碍。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疏通预制菜行业发展堵点。各地区预制菜相关法规、标准逐渐完善,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路径。广东作为全国预制菜产值第一大省,已出台8项省级地方标准,并上线全国首个“预制菜”相关标准。2025年1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预制菜术语及分类》及《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今年以来,多个省、市也相继落地规范预制菜行业发展的文件、通知。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国家统一说法,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信息也将纳入披露范畴,有专家建议强制披露。
中国预制菜产业园创新发展工程中心专家周孝云表示,近期纷争对预制菜产业发展并非坏事,很多时候行业发展进步就是这样被推动的。国联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到2030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749亿元,十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或超10%。预制菜行业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具备渠道触达能力强、产品品牌优势突出和供应链完整的公司被看好。可以预见,即使目前仍有争议,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方向不会改变,增长空间依旧广阔。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