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能源展星观察:电芯供不应求,储能 “拼容量”更 “拼出海”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星岛环球网 1.2w阅读 2025-09-19 11:42

《星岛》见习记者 屈慧 深圳报道

9 月 18 日,2025 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开幕。《星岛》记者从展会多家参展商处了解到,当前大容量储能电芯业务需求持续高涨,头部厂商相关产品更是 “一芯难求”。

本次展会以 “深 AI 能源,数创未来” 为主题,比亚迪、欣旺达、中广核、中海油、华为、中兴、创维、海光信息等企业参展,集中展示新能源领域的相关产品及服务方案。

在电力系统中,储能设备扮演着 “充电宝、调节阀”的角色,专门解决发电与用电之间 “不同步、不匹配” 的问题,为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和削峰填谷功能。尤其在具有高不稳定性的新能源发电领域,储能更是保障电力网络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伴随着新能源发电、电网调峰及AI数据中心等绿色高能耗场景快速发展,全球储能电芯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需求井喷。进入 2024 年第三季度,行业供需矛盾全面激化 —— 国内头部储能企业产线接近满负荷运转,大容量储能电芯产品订单排期至 2026 年,"一芯难求" 的市场格局持续加剧。

“我们分管储能业务的负责人跟我讲,现在他的主要任务是向客户道歉,确实难以保障供应。部分核心客户甚至派人盯生产线,只为确保储能电芯稳定供应。” 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在接受《星岛》采访时表示,随着公司各大生产基地产能逐步释放,预计储能电芯产能紧缺的局面将逐步缓解。

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接受《星岛》采访

▲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接受《星岛》采访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及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2030年之前,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将以每年30%-40%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在此背景下,具备大容量、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储能电芯,已成为降低项目度电成本、提升系统集成效率的重要技术突破口。

本次展会上,多家企业发布了储能新技术与产品。

欣旺达亮相 684Ah 与 588Ah 两款大容量新型储能电芯,产品使用寿命可超 20 年。梁锐表示,锂离子电池产业正朝着 “能量密度更高、功率密度更大、安全性更强、循环寿命更长、成本更低” 的方向发展,未来锂电池储能产品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宽,包括适配野外作业、应急作业的移动储能等领域。

比亚迪则推出全新大型储能产品 “浩瀚”,其单元容量达 14.5MWh,体积能量密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51.4%。

展会还专设了“新型储能展区”,除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外,布局机械储能(抽水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储热 / 储冷储能等技术路线的企业,也集中展示了各自成果。

贝肯新能源是国内飞轮储能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该公司常务副总王欣向《星岛》介绍,飞轮储能的核心优势在于快充快放,且充放电过程无化学反应,不存在发热、爆炸、燃烧等安全风险,使用寿命较长。不过,相较于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能量自耗电率高、初始投入成本高。

王欣表示,飞轮储能属于小众储能品类,随着中国新能源技术加速 “出海”,贝肯新能源也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公司计划沿 “一带一路” 沿线布局,依托大型新能源企业出海战略拓展海外市场。

贝肯新能源常务副总王欣接受《星岛》采访

▲贝肯新能源常务副总王欣接受《星岛》采访

“海外与国内场景不同,国内电网非常发达,而海外大部分电网不稳定且不发达,对电网和储能系统要求特别高。一旦有电,就必须进行并网工作。没有电时,则必须无缝切换到离网工作。”深圳爱阳动力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志强称,在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工厂、学校、医院等领域,海外市场对微电网及储能系统产品的需求比国内市场更广阔。

来源:星岛环球网

相关标签:

星岛环球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