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逢低布局,全市场最大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创新高,连续10天“吸金”超40亿元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4073阅读 2025-09-19 13:40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461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滑3.2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55%,但细分板块中生物制品、医疗服务等呈现积极变化。东方财富证券分析指出,Q2单季度相比Q1,行业整体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出现改善,其中化学制剂、中药、医药商业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改善明显,且呈现逐季修复趋势,创新药作为核心主线仍具发展潜力。

政策面方面,国家药监局于2025年9月12日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设立“30日审评审批通道”,将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时间缩短至30个工作日,较此前“60日默示许可”进一步提速。江海证券指出,该政策有助于提升研发效率,支持全球同步研发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创新药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行业动态方面,信达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6%,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产品收入与授权收入双轮驱动业绩增长。公司现有16款商业化产品,覆盖肿瘤与代谢领域,其中IBI363(PD-1/IL-2α-bias双抗)在多个癌种中推进临床研究,有望成为新一代IO疗法基石药物。

三生制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6%,核心产品特比澳、蔓迪及子公司三生国健收入保持稳健。公司自免创新药管线进展顺利,多个IL类靶点药物处于III期临床,NDA已获受理。华源证券认为,公司内生业务稳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海外收入增长达70%,为长期成长奠定基础。

首创证券认为,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已显著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创新药管线来源地,头部跨国药企出于补充管线需求仍倾向于与中国biotech合作,限制政策落地难度较大;同时中国企业可通过与非美MNC合作或设立new-co模式应对潜在风险,源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外部影响可控。

场内ETF方面,截至2025年9月19日午间收盘,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下跌1.98%,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下修调整,换手18.59%,半日成交46.24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18日,港股创新药ETF近1月日均成交100.45亿元。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宜明昂科-B领涨2.94%,康哲药业、百济神州等跟涨。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0.79%,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权重占比达92.5%,这也是当下ETF跟踪的指数中,较为“纯血”的创新药行业指数之一。

规模方面,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250.26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居全市场港股医药类ETF第一。份额方面,港股创新药ETF最新份额达164.37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港股创新药ETF近10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22.97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40.00亿元。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联接A:019670,联接C:019671):场内唯一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ETF,投资港股创新药产业。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支持T+0交易,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日内进行多次买卖,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