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昊芯英21亿“买壳”天普股份引监管追问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9985阅读 2025-09-20 10:02

Ai快讯 9月19日,主营汽车配件的天普股份(605255.SH)再度涨停,收报91.96元/股。自8月22日至9月19日,凭借“AI芯片新贵中昊芯英入主”的消息,天普股份斩获13连板,累计涨幅达245.2%。

市场普遍认为,天普股份的连续涨停源于市场对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借壳上市”的强烈预期。中昊芯英由曾任职谷歌多年的“80后”杨龚轶凡于2018年回国创办,核心团队集结了来自谷歌、微软、三星等海外科技企业的AI软硬件设计专家,该公司自称是国内唯一掌握高性能TPU架构AI专用算力芯片研发技术并实现量产的企业。

这场总价21.24亿元的控制权交易,通过“股份协议转让+母公司增资”的组合方式落地。8月21日,天普股份公告,中昊芯英和自然人方东晖与天普股份实控人尤建义及其控制的浙江天普控股有限公司等签署协议。在股份转让环节,中昊芯英拟以23.98元/股的价格受让天普股份10.75%的股份,转让价款合计3.46亿元;方东晖则以6.03亿元的转让价款获取上市公司8.00%的股份。在增资环节,中昊芯英、杨龚轶凡控制的海南芯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方东晖合计出资15.21亿元,认购天普控股新增注册资本1.5亿元。增资完成后,中昊芯英、海南芯繁、方东晖分别持有天普控股30.52%、19.49%、24.99%股权,三者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掌控天普控股75%股权;叠加直接持股,天普控股、中昊芯英、方东晖最终合计持有天普股份68.29%股权,且方东晖、中昊芯英与天普控股保持一致行动,杨龚轶凡正式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

不过,在市场热炒借壳概念的同时,天普股份连续发布风险提示,称“公司股价已严重偏离基本面,未来存在快速下跌风险”,还表示“中昊芯英目前无资产注入计划,其自身资本证券化路径与本次收购无关”。

中昊芯英的“拿壳”动作背后,是业绩与上市的双重对赌压力。按照其与股东的协议,公司需在2024年、2025年两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中昊芯英的净利润为 -5783万元,这意味着下半年中昊芯英需要实现2.5783亿元的净利润,是去年的3倍多。此外,对赌协议还约定,如果中昊芯英未能在2026年完成合格IPO或者被整体出售,各B轮投资人有权要求其回购股权。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累计股权融资金额已超17亿元;截至9月16日,历次融资产生的或有负债约17.31亿元,其中仅10.68亿元已签署回购豁免同意函,4.79亿元获初步豁免,仍有1.85亿元未获豁免。并且相关协议明确,若本次收购交易失败,回购条款将自动恢复效力。但面对潜在的回购压力,公司在回复监管时仅表示“将通过股权融资、经营盈余等手段应对”,未披露具体应对方案。

收购资金的筹集过程也成为监管层问询的核心焦点,暴露了中昊芯英的流动性问题。交易初期,中昊芯英计划质押本次收购的股份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支付收购价款,引发监管问询。9月6日,中昊芯英回复称收购资金改为全部使用自有资金。然而,截至8月28日,公司自有资金合计约10.51亿元,其中9.65亿元用于支付收购款,占比高达95.07%,近乎掏空流动资金。这些自有资金包括7.46亿元账面资金、1.65亿元未使用的要约收购保证金,以及1.40亿元待入账股权融资款。监管还关注到中昊芯英近期突击增资扩股的情况,经核实,1.40亿元待入账股权融资款包括星罗中昊2024年9月增资尾款和今年8月增资的尾款,若缺少今年8月的增资款项,收购资金将有缺口。对于公司流动性问题,中昊芯英称仍有多家银行提供的未使用银行授信合计约8亿元可补充流动资金,但未披露该部分授信的激活条件、使用限制,也未说明资金腾挪后对AI芯片研发投入的影响。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