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钴配额制替代禁令,中企多元供给紧迫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8744阅读 2025-09-23 04:08

Ai快讯 近日,全球钴市场迎来重大政策变动,刚果(金)作为全球钴资源核心供应国,将结束持续7个月的钴出口禁令,并实行出口配额制度,这一举措引发了钴市场的连锁反应。

9月21日,刚果(金)战略矿产市场监管控制局宣布,自10月15日起结束自今年2月22日以来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并于10月16日改为实行出口配额制度,直至另行通知。刚果(金)是全球第一大钴资源大国,2024年钴矿储量600万吨,全球占比55%,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比达76%。

受此消息影响,9月22日,A股钴资源概念股普遍走高,现货市场上,电解钴、硫酸钴、钴粉、氯化钴等相关产品报价均有所上涨。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钴分析师白琼表示,现货市场原料库存不多,整体看涨为主,但由于配额政策存在较多分配细节未明确,9月22日企业普遍暂停报价,观望为主,部分企业试探报价,该情况还会持续数日。

事实上,行业对配额制度的推出早有预期。此前,市场也有“出口禁令至少再延期两个月”的流言传出,但没人预期会恢复钴资源自由出口。有冶炼厂方面人士表示,如果真的放开,钴价将难以控制。

钴产量此前在铜价上涨的推动下持续走高,导致供过于求、价格走低。2024年MB钴价格同比下跌25.48%至11.26美元/磅,至禁令出台前的2月底进一步跌至9.95美元/磅,创五年新低。为了使钴出口与全球实际需求动态校准,刚果(金)于2月出台出口禁令,并在6月宣布延长三个月。

在长达7个月的出口禁令实施期内,产业链表面看起来运作平稳。MB钴价格由今年2月底的最低点反弹,至今累计涨幅超过63%,产业链下游也没有任何大型冶炼厂停产,反而有产品出货大幅增长。但业内人士表示,在出口禁令生效期里,确确实实一斤钴也没有离开刚果(金),如出口禁令再不放开,市场库存或已不足支撑产业链在今年内的正常运作。

全球最大钴生产商洛阳钼业在刚果(金)运营两座世界级矿山TFM和KFM。上半年,洛阳钼业钴生产量达6.1万吨,同比增长了13%,但库存量同比较上年年末激增35.09%,达到5.7万吨。由于铜、钴作为伴生矿产,前者正常增产,钴也必须等比例增产,新增产品在当地积存。

全球钴原料流通受限后,下游各环节的正常运作都意味着战略库存的消耗。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按照流言将出口禁令延期到年底,一些头部矿企也将出现断供的情况,连锁效应也势必会向下游逐步延伸。

虽然终止出口禁令、推出配额制度的动作整体符合预期,但业内普遍认为其配额规模较预期偏低。根据刚果(金)方面披露,今年余下的时间内,在刚果(金)的矿企将被允许出口逾1.8万吨钴,2026年和2027年每年最高出口量为9.66万吨,配额将根据企业历史出口量比例分配。

白琼判断,今年11月至12月资源供应将极为紧张,四季度的主要补给还是要看国内散货以及海外马来西亚等地的库存,甚至会有个别电钴重溶的现象。而长期来看,未来刚果(金)向全球提供的9.66万吨配额也是不足以匹配供应的。

为了应对全球钴产业链重构的挑战,中国企业正加速开拓海外钴资源开发、钴资源回收等多元化供给渠道。印尼钴资源的开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格林美等企业均已参与印尼钴资源相关项目。随着钴价的提升、动力电池回收潮的临近,资源回收行业也正变得更具商业性,格林美钴资源回收量已经超过了1万吨,达到全球第一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作为新能源材料的生产大国,应实现产品走出去和废品收回来,并实现高效、安全再利用,强化相关产业的发展风险。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