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千亿联手豪门新贵扩AI算力版图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1648阅读 2025-09-23 14:20

Ai快讯 当地时间9月2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OpenAI与英伟达方面获悉,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同打造总容量至少10GW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此前,英伟达刚宣布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并联合开发AI基础设施与个人计算产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英伟达在短短一周内,以总计1000亿美元的合作规模,分别与AI领域“新贵”OpenAI、芯片行业“豪门”英特尔达成合作,目的是扩张自身生态版图。合作的核心在于利益,英伟达和英特尔合作能增加其对抗AMD的筹码,进入云计算也会增强其盈利能力。两笔投资看似分散,实则高度协同,可将硬件性能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生态主导权。面对国际科技巨头的合作态势,国内企业需积极调整战略,加强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在AI算力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牵手OpenAI

依据英伟达与OpenAI的协议,OpenAI将依托英伟达硬件资源,构建并启用至少10GW规模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该中心会运用数百万片英伟达GPU进行训练,并部署OpenAI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推动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进步。

英伟达承诺根据每GW部署进度,向OpenAI最高投资1000亿美元。第一阶段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使用英伟达的Vera Rubin平台上线。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称,过去十年,英伟达和OpenAI相互推动,部署10吉瓦的数据中心将为下一个智能时代提供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麦肯锡分析显示,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电力需求是44GW,含非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数据中心总容量需求是82GW,10GW的数据中心相当于全球的四分之一。同时,黄仁勋透露项目将使用多达500万颗英伟达AI芯片,等同于今年全年预计出货总量。

合作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反应积极,英伟达股价上涨近4%,市值突破4.5万亿美元。

对OpenAI而言,合作也为其发展提供支撑。长期以来,算力瓶颈制约OpenAI模型迭代与业务拓展。目前每周约7亿人使用ChatGPT,用户量对算力需求极高,OpenAI此前多次提及算力短缺问题。与英伟达合作后,其算力资源将极大补充。

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计算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经济基础,将利用与英伟达的合作创造新的人工智能突破,并大规模支持人们和企业。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英伟达与OpenAI合作绕过了微软这一中间商。此前微软通过购买英伟达算力服务器构建云服务,再为OpenAI提供算力,如今OpenAI算力不足,与英伟达合作可减少差价。

天使投资人郭涛指出,英伟达对OpenAI的千亿级投入,锁定未来数年高端GPU独家采购订单,深度介入大模型训练技术标准制定,巩固其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性优势。


联姻英特尔

在与OpenAI合作前,英伟达宣布与英特尔合作,共同开发AI基础设施及个人计算产品。双方明确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借助英伟达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连接;二是英特尔基于英伟达需求定制开发x86架构CPU,并集成至英伟达AI基础设施平台;三是面向个人计算市场,英特尔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全新x86 SoC。

同时,英伟达以每股23.28美元价格,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50亿美元。合作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短时拉升近30%,收盘上涨22.77%至30.57美元/股,市值升至1427亿美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突破50%。

郭涛分析,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属战略性防御布局,借助英特尔先进封装与晶圆代工能力缓解产能瓶颈,依托其PC端渠道优势渗透终端AI加速赛道,形成全栈控制力。

盘和林认为,英伟达投资英特尔是想获得英特尔集成显卡XE市场份额,且英特尔最新芯片存在集显和高频内存冲突问题,给了英伟达机会。

实际上,美科技巨头合作明显增加,此前Arm控股、微软、英伟达、甲骨文、OpenAI开启Stargate项目。郭涛认为,美国科技巨头密集合作是三重外部压力倒逼的战略共识:AI竞赛升级使合作成为分摊成本、共享收益的选择;全球反垄断监管趋严,纵向缔结联盟可规避审查、构建技术壁垒;地缘政治加剧技术阵营分化,企业需建立冗余供应链提升抗风险能力。

郭涛补充,更深层原因是摩尔定律逼近极限后的技术范式转变,芯片制程迭代放缓,需通过跨架构协同模式榨取性能红利,这种合作是技术演进和资本逐利的结果。

在这两场合作推动下,AI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对于中国市场,既面临挑战,也蕴含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机遇。盘和林表示国内要做好产品和生态,郭涛认为我国AI产业应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在技术、应用、生态建设层面发力,挖掘本土市场独特需求,以打破国际垄断格局。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