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三九跌超1%!中药指数年内收益转负,中药ETF(560080)近10日净流入超1.3亿元!机构:基药目录调整有望推进,关注中药品种调增机会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1.2w阅读 2025-09-23 18:50

今日(9.23),大盘全天宽幅震荡,中药板块连续调整,中药ETF(560080)收跌1.02%,录八连阴,全天成交额近1亿元,标的指数年内收益转负,年内跌3.73%。资金面上,中药ETF(560080)近10日有7日获资金青睐,合计净流入超1.3亿元,最新规模超24亿元,同类断层领先! 

image

从中药指数年线上看,今年年内收益转负,2024年,中药指数跌8.13%,为-3.73%,2023年指数仅微涨0.27%,2022年指数跌11.65%,若将2023年“假阴线”仍看为阴线,则年线已“四连阴”。而指数2019年至2021年连涨3年,2016年至2018年亦连跌三年。周期如何演绎,时间或许将给出答案。

【中药ETF(560080)标的指数近20年年线走势】

image

杠杆资金方面,融资客继续借道ETF布局“性价比”更高的中药大消费板块,仍以中药ETF(560080)为例,基金最新融资余额逼近8000万元,融资余额保持高位!(截至2025.9.22,来源:上交所)

image

【基药目录调整有望推进,关注中药品种调增机会】

中邮证券指出,基药目录调整工作受到关注。近日,卫健委针对《关于推动国谈创新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建议》进行了答复,其中就关于及时优化调整基药目录,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问题进行答复:在前期调研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稿)》,广泛征求听取意见建议,适时发布。

此外,2025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的重点工作包含“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执行7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国家基药目录调整工作有望继续推进。“986”原则有望推动基药目录品种快速放量,即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

卫健委于2018年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解读》中指出,将继续坚持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中药特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基药目录调整有望延续向中药方向倾斜的趋势,中药品种调入基药目录机会值得关注。(来源:中邮证券20250922《医药生物行业报告》)

【中药材需求稳定,关注医保及商保目录进展】

湘财证券表示,近期中药材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部分中药材处于秋季产新期,库存量有所增加,整体表现供略大于求,价格指数小幅走低。

政策方面,据医保局官网9月20日显示,根据目录调整方案,医保局组织专家对2025年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目录调整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进行了评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意味着接下来将进入核心谈判/竞价/价格协商阶段。此前经初步审核,有534个药品通过医保目录调整形式审查、121个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此次专家评审环节筛选较为严格,评审中,专家意见一致率是关键因素。建议关注后续医保目录谈判等环节。

从中药创新药的角度来看,临床价值是主要因素之一,疗效指标的量化、安全性证据的全面化以及生产环节中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均对中药创新药的审评形成影响,中药创新药从经验驱动不断向临床价值和现代科学证据支持转变,医保及商保目录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在不断提升。(来源:湘财证券20250921《医保及商保目录调整将进入价格谈判阶段》)

中药板块兼具内需新消费和医药双重属性,看好中药配置价值的投资者,不妨关注全市场规模领先的中药ETF(560080),场外可关注汇添富中证中药ETF联接基金(A:501011;C:501012)。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