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24日,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举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大会上透露,行业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远超预期,阿里正在积极推进3800亿元规模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
吴泳铭表示,对比2022年这个生成式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这是远期规划,阿里相信通过饱和式投入能够推动AI行业的发展,迎接ASI(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当日,阿里云宣布推出Qwen3 - Max——通义千问团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目前,Qwen3 - Max - Instruct的预览版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上位列第三,超越了GPT - 5 - Chat。正式版本在代码能力和智能体(agent)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在涵盖知识、推理、编程、指令遵循、人类偏好对齐、智能体任务和多语言理解的全面基准测试中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技术官周靖人透露,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已累计开放超300个开源模型,覆盖全尺寸、全模态模型,开源模型下载量已经突破6亿。
受上述消息影响,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大涨,Wind数据显示,该股上午盘中一度涨超7%。
吴泳铭在演讲中指出,超级AI云会是下一代的计算机,数据中心内的计算范式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从以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加速转变为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他认为AI将会替代能源的地位,绝大部分AI能力将以Token的形式在云计算网络上产生和输送,Token就是未来的电。新的AI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的集群规模,只有超级AI云才能够承载这样的海量需求,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 - 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吴泳铭坦言,最近三年,阿里清晰地感受到AI的发展速度,“Tokens的消耗速度两三个月就翻一番,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5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他强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必然将会加速催生更强大的模型,加速AI应用的渗透。
近期全球多个科技巨头均宣布加大在AI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资本开支。当地时间9月22日,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双方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9月23日,OpenAI与甲骨文(Oracle)、日本软银联合宣布,将在美国新建五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未来三年总投资预计超过4000亿美元,算力规模有望接近7吉瓦,最终目标扩展至10吉瓦。这一项目被纳入代号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计划。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声明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庞大的算力支持,只有建立起足够的计算能力,AI才能实现它的承诺。
吴泳铭认为,AGI(通用人工智能)并非AI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AI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他解释称,AGI的目标是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们专注于创造与探索,而ASI作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将可能创造出一批“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解决现在未被解决的科学和工程问题,如攻克医学难题、发明新材料、解决可持续能源和气候问题,甚至星际旅行等。
他还判断,大模型代表的技术平台将会替代现在OS(操作系统)地位,成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未来,几乎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进行链接,所有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将会通过大模型相关工具执行任务,这意味着大模型将会吞噬软件,任何人都可以用自然语言通过大模型创造无限多的应用。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