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投行业务正式迁移!国联民生收购民生证券进入“整合落地期”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2027阅读 2025-09-24 16:57

9月23日,国联民生(601456)发布公告称,民生证券现有的股权、债券及财务顾问等在审与存续项目,自9月23日起整体迁移并入其全资子公司“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原由民生证券签署的项目协议权责由该子公司承继并继续服务客户。这标志着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后的投行业务整合,从“制度对接”迈入“项目落地”的关键阶段。

业务整合方案

根据公告,本次迁移覆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的股权类在审、已注册但未发行、已同意但未挂牌、以及持续督导清单内项目,连同在辅导、债承、受托管理与财务顾问等全部业务;民生证券签署的各类项目协议由国联民生承销保荐承继履行,客户服务“不断档”。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整合承载主体的“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系国联民生的全资子公司,前身为“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华英证券注册成立于2011年,由国联证券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合资设立,2017年,国联证券宣布以3.54亿元受让RBS持有的33.3%股权,同年完成监管与工商变更,华英证券自此成为国联证券全资子公司。在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完成交割后,2025年,华英证券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并作为集团投行业务统一开展主体,承接民生证券全部投行项目与合同。

收购交易回溯

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的合并,标志着中国证券行业又一艘“航母级券商”的成型。

这一进程始于2024年,4月,国联证券披露拟以发行股份方式取得民生证券控制权并配套募资;此后,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了方案,为交易推进与后续整合奠定了监管基础。截至2024年12月30日,国联证券已完成对民生证券99.26%股份的过户登记,成为其控股股东。2025年初, 国联证券正式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工商登记等事项,作为“新国九条”后首单过会的券商并购重组项目,国联民生的推进节奏相对较快。

2025年半年报披露,自并购完成日至6月30日,民生证券为集团贡献营业收入约18.80亿元,利润约5.46亿元,并表效应已开始体现。9月,民生证券所有现有投行项目全面迁移并入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则是实现了业务的无缝衔接。至此,从监管批准到资本运作,再到核心业务的实质性整合,国联民生合并的主要阶段已顺利完成,为两家公司开启协同发展的新篇章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从业务互补的角度来说,民生证券原本在投行业务领域拥有较强实力,尤其是在IPO和再融资项目上经验丰富,而国联证券凭借无锡等地的业务基础,在区域市场有一定优势,合并后二者将形成更全面的业务覆盖。而国联民生承销保荐作为整合后投行业务的唯一主体,能够避免内部竞争,提高决策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合并后的“继承性合规风险”

把民生证券在审与存续项目整体迁入国联民生承销保荐,保证了业务不断档,但同时也把既有合规短板“打包带入”。近两年,民生证券投行业务遭遇了多次监管处置。

2024年12月一个月内,民生证券先后因福特科、恒业微晶、华理生物三个项目被上交所、深交所采取监管警示或书面警示:问题集中在问询回复不真实/不准确、研发与内控披露与实际不符、经销/废料等关键环节核查不到位。而在更早的穗晶光电案中,发行人撤回后被现场检查揭示多项异常;民生证券及两名保代因未对积压品销售异常、资金流水、研发费用与质控等保持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被深交所书面警示。另外,上海证监局曾明确指出,民生证券在债券承销尽职调查与受托管理方面存在对他中介意见核查不充分、跟踪不到位等问题,并对其采取警示函/责令改正等监管措施。

因此,合并不仅需要保证项目连续性,更需要保证执业质量的一致性。否则,曾在民生证券保荐项目中发生的“旧问题”很容易在新平台上重演,而这也将是国联民生在完成投行业务整合落地后即将面对的新挑战。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