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新华财经深圳9月28日电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体外诊断产品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在仪器、试剂、原料的生产研发、质量监控各环节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让其拥有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由免疫诊断、生化诊断等细分领域构成,其中免疫诊断市场为占比最高的细分类别,但跨国企业目前仍占国内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市场的主导。2024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估计为1092亿美元,中国等新兴市场增长迅猛。
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和跨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新产业等国内企业提供了重要机遇。新产业国内市场总监程然介绍,基于多年积累的检验数据,新产业通过AI技术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与转化。一方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AI技术对海量检验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异常检测与模式分析,解决了传统人工操作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将数据转化为科研生产力,通过智慧科研加速医学研究过程,推动临床研究与诊疗水平的提升。
新产业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SATLARS T8,样本检测全程急诊优先、智能调度,大大缩短了样本检测周转时间。目前SATLARS T8在全国已安装到200多家医院里,其中三级医院超过50%。T8前处理模块通过AI图像分析,可在1秒内完成血清质量判定,自动拦截不合格样本,确保后续检测的数据可靠;可通过AI实时优化样本路径,优先处理急诊样本,合理分配加样、离心等任务,提升样本处理模块和样本分析模块的运转效率;还可自动审核结果,智能复检异常样本,智能实时跟踪试剂余量、检测进度等设备状态,这种“流水线”作业可将检测效率提升30%以上。
此外,新产业研发的智慧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智慧学术系统、智慧问答系统,也大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和准确率。新产业仪器研发副总监汤俊辉表示,通过EDC系统,数据采集的效率提高了10倍,错误大大减少;数据处理时间压缩了70%;利用AI进行数据相关性建模分析只需几分钟,且数据能够打通使用。
在试剂研发方面,新产业试剂研发副总监刘坤称,试剂研发部每周产生数千组研发实验数据,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宝贵资源。相关技术已在关键环节落地应用,利用AI分析海量目标蛋白的结构,可精准预测“黄金靶点”,模拟“抗体—抗原”结合场景,快速锁定候选抗体序列,不仅缩短研发周期,加速国产替代,还具有成本优势。预计AI可使新试剂工艺参数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
新产业副总经理袁锦云表示,公司计划基于长期积累的结构化内部研发数据,构建专属研发知识图谱,尝试搭建专病诊疗智能体,配置专病知识库。AI正从“效率提升者”演变为“创新驱动者”,将重塑产品研发的逻辑与范式。
截至目前,新产业已为国内1835家三级医院提供服务,三甲医院的覆盖率达63.51%。在海外市场,已为161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终端提供服务,拥有14家海外分支机构。今年上半年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1.85亿元,净利润7.71亿元。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