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30日,若羽臣(003010)发布公告,朗姿股份(002612)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朗姿股份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最终累计减持662.78万股。减持完成后,朗姿股份持股数量仍余1355.37万股,占若羽臣当前总股本约4.36%,正式退出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行列。截至9月30日,朗姿股份累计套现超5.1亿元,较1.1亿元初始投资收益赚超4亿元,且未计入分红所得及剩余若羽臣4.36%股权。
朗姿股份与若羽臣的交集始于2015年的战略投资。当年5月,若羽臣进行第三次增资扩股,朗姿股份以1.1亿元现金认购1500万股,取得20%股权成为若羽臣发起人股东。双方曾达成业务协同,若羽臣为朗姿旗下阿卡邦童装品牌提供代运营服务,但合作在2016年8月宣告终止,朗姿股份在若羽臣的“财务投资”属性日渐清晰。
2020年9月,若羽臣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持股解禁后,朗姿股份开启减持动作。2022年9月首次披露减持计划,最终减持1.7887%,套现3563.33万元;2023年5月,减持再启,0.92%股权套现2529.51万元。2025年,朗姿股份减持提速,2月披露计划减持3%股权,截至5月20日,持股比例从10.3%降至7.3%,套现2.17亿元;6月8日再次抛出3%减持计划,即便若羽臣采取护盘措施,朗姿股份仍在6 - 8月间分三波完成531.03万股减持,以4.999998%的持股比例“摘帽”重要股东;9月又共计减持了38.31万股。
朗姿股份对若羽臣的减持套现,是其“医美并购铺路、资本套现获利”模式的延续。2016年,朗姿股份正式进军医美,随后开启并购模式。2020年6月 - 2021年6月,公司密集披露并购动作,股价一年内从约8元/股飙升至71.6元/股的历史高点,涨幅高达795%,一度成为医美连锁“龙头”。然而,2021年6月,朗姿股份实控人申东日之父申炳云随即启动大笔减持,合计套现约6.33亿元。此后,朗姿股份股价从71.6元/股高点持续走低,截至9月30日收盘,已跌去54.42元,跌幅约75.9%,报收于17.18元/股。
朗姿股份的扩张模式也存在问题。其主要依靠资本并购快速建立起连锁医美渠道,与医美行业高度依赖执业医师个人技术、消费者信任和品牌口碑的本质特征存在根本性冲突。该模式忽略了医美行业“医生和服务”的核心,难以有效整合医生资源、保证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持续性,也未能建立起真正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内医美市场向更精细化、医生主导的个人工作室或精品机构演化,朗姿股份大规模连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医美行业的利润分配结构对下游机构不利,上游材料厂商长期占据50% - 70%利润,下游机构虽贡献55% - 60%产值,但利润占比仅10% - 25%,还要承担资产折旧、高人力成本压力。2025年以来,医美行业向“质量竞争”转型,朗姿股份的业绩受到影响。
2025年上半年,朗姿股份业绩表面亮眼,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64.0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下降2.70%。减持若羽臣带来的收益贡献了朗姿股份50%以上的净利润,直接填补了主营业务的盈利缺口。实际上,朗姿股份期内经营业绩已出现下滑,医美业务营收13.33亿元,同比下降6.1%,手术类项目和非手术类项目营收均有下降,旗下多数品牌营收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时尚女装业务受线下客流和消费需求影响,整体营收下滑;绿色婴童业务营收规模占比极低,短期内无法成为业绩支撑点。
值得注意的是,若羽臣这一“利润奶牛”的减持已去75%,后续减持空间大幅收窄。此前依赖“减持参股公司股权”填补业绩缺口的路径难以持续,而医美业务的并购扩张仍需持续资金投入,主营业务盈利不足与资金需求增加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申东日的“资本故事”将如何持续,备受关注。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