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2025年10月1日,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国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交通运输部消息显示,预计10月1日客流或超3.4亿人次,再现历史峰值。旅游平台预定数据同样亮眼,长线游订单、定制游订单纷纷上涨,反映出人们对深度旅游的强烈期待。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表明,国庆、中秋假期第一天,上海市共接待游客358.47万人次,同比增长18.50%。
在8天长假的推动下,中长线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农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非遗市集与科技光影秀等创新场景不断涌现,形成了沉浸式消费新生态。跨境游市场也十分火热,预计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
据交通运输部分析和预测,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平均每天约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其中,自驾仍是中秋、国庆假期出行的主要方式,预计自驾出行将达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中长距离出行显著增加,深度化定制游受到消费者青睐。
即将开启云南定制行程的游客李先生表示,“预制菜”式旅行太过雷同,而深度游能让他感受到与目的地之间更真切的文化连接。携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庆期间定制游销量同比增长超40%。
自驾旅行方式同样受欢迎。假期首日,携程租车自驾订单量上扬,单均花费同比增长超20%。乌鲁木齐、西宁、贵阳等西部城市订单占比明显提升,假期平均租期从去年的3.7天延长至4.8天,反映出长途自驾需求的增长。此外,地处省际交界、可“一程多游”的城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如云南昭通假期首日订单增长70%,江西赣州增长57%,湖北十堰增长43%。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9月淡季时,银发族是出行主力,到了国庆、中秋假期,银发族出游占比明显回落,年轻游客(以18岁至35岁为主)成为消费主力。这部分群体更追求体验感,对产品创新性要求更高。春秋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30%,人均单价同比增长约20%。
当下,文旅融合成为国庆、中秋假期出游新趋势。打卡亲子乐园、“刷”博物馆、体验古风民俗依然受亲子家庭游客喜爱,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主题乐园游持续火爆。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10月1日,该平台上海市场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2%,上海影视乐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季高兔窝窝亲子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上海奇迹花园为五大热门景区。飞猪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该平台,包括上海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长隆旅游度假区以及热门博物馆在内的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40%;包括乌镇、古北水镇、乌江寨、赤坎古镇等在内的热门古镇类景点的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20%。
多元跨界、深度融变正不断“解锁”文旅消费新场景。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上线“了不起的老祖宗——周同学的时空奇遇记”主题艺术秀,以上海博物馆十二件馆藏珍贵文物融合AI光影、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现场,是上海博物馆首次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艺术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
上海青浦华新镇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第三届上海华新虹桥花卉文化旅游节启幕,花谷音乐节、非遗市集等20项主题活动将轮番上演。上海迪士尼乐园为庆祝假期,10月1日至3日每晚在“奇梦之光幻影秀”后上演城堡投影和烟花表演,9月28日至10月8日“节奏探险之旅”限时回归,10月4日至11月1日宝藏湾推出“海盗狂欢夜”沉浸式夜间活动。上海耀雪冰雪世界以“冰雪+”多元融合模式,策划系列活动,打造冰雪文化盛宴,预计度假区假期接待量将突破5万人次,间接带动周边商圈、酒店及文旅消费增长约40%。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将推出全国首个状元文化全景沉浸秀,并搭配烟花表演。
受免签政策、航班恢复等利好影响,国庆、中秋假期跨境游不断升温。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首都、深圳宝安、成都天府等国际机场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分别为10.1万、5.1万、4.6万、1.9万、1.8万人次。
飞猪平台预订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上海游客的出境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40%,订单已覆盖超140个国家和地区,长距离目的地排名靠前,澳大利亚首次进入热门旅游国家前五位,俄罗斯预订量同比去年劲增近2倍。春秋旅游平台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的出游预订人次已超过去年同期,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今年假期出境游市场的亮眼新选择。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长线品质游”需求带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澳大利亚等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增幅显著,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越南岘港等东南亚海岛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均涨超400%。
入境游市场也表现活跃,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厦门、昆明和西安是假期首日境外游客最青睐的热门目的地。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