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异军突起,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成果显著,在改革开放和科技与装备制造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家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记录这一激荡人心的历程,《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影响以及科技论文在国际核心期刊的刊发与引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由大国迈向强国的重要指标。中国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新大国转变,自2019年起连续5年专利数量排名世界第一,科技论文发表与引用也跻身世界前列。《强国记》着眼于中国知识产权,围绕工业专利,以第十六届至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中的8项成果为线索,选取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企业为样本,书写中国企业以创新叩击科技强国之门的奋斗史诗。
该书的采访行程跨越华夏文明的3条大河——黄河、长江与珠江。从北京出发,先到黄河流经的河南郑州探访中铁装备盾构机,再到长江流域的湘江装备制造集群,最后抵达粤港澳大湾区。这看似偶然的行程实则是一种必然,许多大国的崛起都与邻近江河湖海的自然地理有关,而这样的行程也为《强国记》的构思和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书中涉及的隧道盾构机、液压挖掘机等金奖专利,是新时代中国知识产权的急先锋,是大国重器,也是中国由大到强的科技信证。这些成果背后是强大的工程师群体,他们爱党报国、服务人民、敬业奉献、严谨笃实、精益求精、臻于卓越、团结协作、自立自强。
华为的朱冲入职6个月解决70多个产品关键问题,勇摘中国专利金奖;腾讯的薛笛凭一己之力研发“腾讯会议”,为百万方超大规模视频会议提供新方案;中联智慧产业城高效的生产速度令人惊叹。这些平凡英雄的事迹让创作者们升起做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报告文学作家们深感责任重大,将一代代中国工程师的创新强国故事写成新时代的备忘录、博物志、心灵史,义不容辞。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