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入局,抢占聚合智能产业新机遇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1230阅读 2025-10-08 06:28

Ai快讯 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有关未来世界的想象正加速变为现实。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业,正呈现加速融合态势,有望形成聚合智能产业。

近期,车企“造人”、车企“起飞”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特斯拉在“宏图计划第四篇章”中明显提高了AI和机器人的占比,其创始人马斯克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来自Optimus机器人。国内车企也积极竞逐新赛道,吉利旗下沃飞长空携AE200批产构型机亮相,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竣工,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目前国内已有10余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进军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领域。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表示,这三大产业具备技术同源、要素相通、场景关联的特点,技术同源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产业链可复用则是重要动力。从技术层面看,三者均涉及智能移动和智能交互,在人工智能、能源动力、材料等底层技术领域相通;从产业链层面看,三大产业底层各要素联系紧密,供应链生产工艺可复用,如智能驾驶芯片可用于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低空飞行器和智能机器人共用部分材料。

业内人士认为,车企入局不仅实现了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跨领域迁移,还利用整车级的系统工程能力和成本控制经验,压缩了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与门槛,加速重构产业格局。江汽集团刘江波认为,聚合智能是一场生态重构,应构建跨域桥梁,共建共享聚合生态体系。

然而,要实现产业化突围,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市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普及和低空飞行器降价问题,关键在于打通供应链。张永伟指出,聚合思维可将汽车感知领域的制造体系延伸至新领域,降低硬件成本,形成规模化优势。数据显示,汽车产业链与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产业链供应链重合度达60%以上,如三电系统在三大产业中复用性强。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宁德时代、速腾聚创、知行科技等企业已开展相关合作或跨界研发。

此外,跨界协作还面临标准不统一、企业能力差异对齐难、市场规模差异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统筹等挑战。张永伟认为,应创新产业间协作机制,打破产业、科技、政策、部门之间的脱节,从单一思维向聚合统筹思维转变,零部件企业拓展业务,协同规划资源,推动政策突破。靳兵表示,三大产业发展要以应用为本,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集智攻关,打通聚合智能产业发展之路。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