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属所固态电池突破,杉杉签署重整协议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806阅读 2025-10-09 08:12

Ai快讯 今日为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以下是几则重要财经与科研资讯。

9月30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朋泽贸易与重整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重整投资人拟通过多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集团、朋泽贸易持有的杉杉股份23.36%股票的控制权。若重整成功,公司控制权将变更,控股股东将变为投资人持股平台,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任元林。此外,投资人及相关主体拟签订表决权委托协议,向投资人持股平台委托其持有的股票表决权。此次杉杉股份控制权变更,意味着“船王”任元林携资本入主,终结了创始人离世后的家族纷争。重整引入产业资本,为深陷债务危机的杉杉注入“活水”,强化与锂电、偏光片主业的产业协同。不过,重整计划尚存在不确定性,杉杉能否真正走出困境,仍有待市场检验。

同日,丰山集团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近期部分媒体报道该公司涉及“固态电池”热点概念,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仍以原药及制剂的生产、研发、销售为主,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其控股子公司丰山全诺目前主要销售锂离子电解液,钠离子电解液占比相对较小,且销售不涉及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截至2025年上半年,钠离子电解液销售额占公司合并报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01%。另外,关于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近期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与公司委托其开展的研究开发项目并非同一项研发项目。丰山集团此举意在为市场炒作降温,提示投资者警惕概念风险,回归公司基本面。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称其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传统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固—固”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离子传输阻力大、效率低,严重制约其实际应用。此项研究为发展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材料设计思路与研究范式,通过分子层面的精巧设计攻克了固态电池固有的界面难题,“一体化”新材料大幅提升了离子传输效率与能量密度,还展现出优异的柔韧性,为下一代高安全、高性能储能电池的实用化铺平了道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产业前景。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