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金生谢幕,中国证券业市场化进程不止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6631阅读 2025-10-12 22:38

Ai快讯 2025年10月7日,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的管金生辞世。他的一生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早期发展紧密相连,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留下了既深刻又复杂的印记。

黄浦江畔的浦发银行大厦,30年前曾名为“万国证券大厦”。1988年,管金生牵头筹建了上海首家、国内首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市场化”融入计划经济,管金生凭借敏锐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拓荒者”和“弄潮儿”。万国证券的迅速崛起,是那个激荡年代“市场化”力量蓬勃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管金生身上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创新基因与国际视野。万国证券比上海证券交易所早成立两年,短短数年,从数千万元资本金发展到资产规模几十亿元。它开创了中国证券市场多个先河,如创立万国律师事务所、设立投资银行部、搭建大投行体系,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首家登上世界性金融舞台的中国证券公司。

然而,新兴证券市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草创阶段制度不完善,为市场发展埋下隐患。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描述,管金生提前获知“国库券”上市消息,联手“杨百万”囤积“国库券”完成原始积累,这一投机行为为“327国债事件”埋下伏笔。

1995年,“327国债事件”爆发。万国证券试图利用交易规则漏洞强制主导市场,收盘前8分钟大举透支并抛出大额空单,最后一笔面值高达1460亿元,而当时国债发行量仅240亿元。事件结局是管金生辞职,万国证券衰落并被申银证券合并。1997年,管金生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327国债事件”成为证券市场强化制度建设的重要转折点,一系列完善风控、规范交易的政策密集出台。管金生的案例加速了监管体系向“严监管”演进,推动期货市场法规逐步完善,也唤醒了市场对制度的敬畏。健康的市场需要日益完善的制度支撑,市场化进程就是法治化进程,制度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回顾管金生,不仅是因为他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初创与跌宕,更重要的是汲取历史教训,以制度建设推动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当前,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需以更智慧的手段完善基础制度,让“有效市场”与“有为监管”更好结合,推动资本市场向更规范、透明、开放的方向迈进。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