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节庆假期本是猪肉需求旺季,但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未改探底趋势。截至10月10日收盘,期货市场生猪主力合约2511已跌至11320元/吨,较去年8月19010元/吨的高点跌去超40%。现货市场上,生猪出栏均价也跌破12元/公斤,为近年低点。
弱市格局下,生猪自繁自养及育肥模式均陷入亏损,养殖端经营业绩承压。近日,生猪养殖行业相关上市公司陆续披露的9月销售数据遇“冷”。天康生物(002100)商品猪(扣除仔猪、种猪后)销售均价12.17元/公斤,环比下降4.85%;大北农(002385)育肥猪价格为12.91元/公斤,较8月份的13.67元/公斤再度下滑;新希望(000876)商品猪销售均价低至12.89元/公斤,环比变动 -4.8%,同比变动达 -31.47%。
据搜猪网数据,截至10月10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已低至11.69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12元/公斤,单日跌幅1.01%;较去年同期下跌6.22元/公斤,同比跌幅达34.72%。上海钢联分析师杨志远认为,今年猪价“前稳后跌”,上半年在产能调整和节日效应支撑下,猪价维持在每公斤14元至15.5元区间,下半年传统消费旺季却价格“滑铁卢”。7月开始猪价趋势性下跌,9月跌幅加大,根本原因是供应压力集中释放,前期压栏和大猪被迫出栏形成“踩踏效应”,同时终端消费需求不振、替代品增多抑制了猪肉消费。
当前,生猪养殖市场自繁自养模式下,头均亏损为135.62元,外购仔猪模式的亏损则达到295.65元。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范晴晴表示,自8月中旬以来,生猪自繁自养以及仔猪育肥理论盈利震荡下行,均现亏损。截至10月10日,自繁自养模式亏损为206.91元/头,仔猪育肥亏损更达到409.19元/头。今年养殖饲料成本变化不大,产能释放使供应端增量明显,养殖户销售收入减少。9月气温降低,生猪增重加快,散户前期补栏猪源出栏增加,而需求端旺季增量偏小,市场供大于求问题明显。
面对生猪市场阶段性供应过剩,今年5月起,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召开多轮会议,引导养殖端理性出栏、控制产能。上海钢联分析师王红焱称,生猪市场去产能已开启,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两月小幅下滑,但供应过剩仍明显,9月生猪均价跌至低位,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大增,短期内供应过剩情况难缓解。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4038万头,较7月下降0.1%,同比持平,仍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
范晴晴认为,部分头部企业虽有减产动作,但部分养殖企业及中小型养殖企业尚未减产,规模化养殖企业去产能速度慢,产能过剩情况仍存。企业产能去化成效不明显,一方面是前期产能释放使猪源供应充沛,另一方面调控政策使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增加,严禁二次育肥政策也让猪价难获提振。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生猪市场旺季需求未达预期。王红焱表示,受南方高温、北方连续性降雨影响,“双节”期间需求低迷,节日集中备货后终端走货放缓,多数主产区价格创阶段性新低。她预计全国供强需弱基本面短期难扭转,生猪市场处于磨底震荡期,11月猪价或有阶段性回暖,腌腊季需关注需求提振情况。
范晴晴认为,按养殖企业前期产能布局和去产能速度,到2026年上半年生猪供应仍充足。若后期去产能速度不乐观,2026年下半年猪价也难回暖。养殖企业前期产能释放、政策刺激出栏积极性,生猪供应充沛利空猪价。进入11月,天气转凉和南方腌腊活动或刺激猪肉消费,12月市场供需双增,预计供应增幅略大于需求增幅,均价或继续下滑。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