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阵营扩容,多家龙头赴港IPO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605阅读 2025-10-14 01:30

Ai快讯 近期,A股公司赴港上市步伐明显加快。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年内已有11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数量仅次于2015年的15家、1997年的13家。仅10月份以来,三一重工、上海剑桥科技、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赛力斯集团等4家A股公司的H股上市聆讯通过,即将加入“A+H”阵营。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表示,赴港上市可帮助企业构建“A+H”双融资平台,实现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从企业递表情况来看,截至10月13日,港股IPO项目中“处理中”的上市申请企业达273家,行业广泛覆盖工程机械、医药、消费品、券商、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阳光电源、东鹏饮料等A股龙头公司。医药企业尤为活跃,继恒瑞医药今年5月份在港上市后,科兴生物制药、石药创新制药、博瑞生物医药等多家药企也在积极推进赴港上市进程;半导体企业同样踊跃,澜起科技、合肥晶合集成电路等多家产业链公司递表。

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称,在香港市场上市将助力A股公司全球业务发展,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支持,通过提升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认可度,有效增强公司在国际战略合作或收购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此外,港股的股权激励计划更加市场化,有助于公司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是政策支持、市场流动性改善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政策方面,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规则,吸引优质A股公司赴港上市。今年8月份,港交所进一步放宽了对“A+H”股公司的公众持股限制,满足“30亿港元预期市值”或“10%公众持股量”其中一项即可,由原规则的双重要求改为二选一。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范兴成表示,这一调整既降低合规难度,又保留了必要的监管弹性,使国际融资更加灵活。同时,拟赴港上市企业应系统学习香港市场的运行规则,建立全流程的合规管控机制,并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效能,为跨境资本运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市场方面,年初至今,港股股权融资累计约4350.73亿港元,同比增长262.79%。南向资金为港股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增强了市场活力。截至10月13日收盘,年内恒生指数累计涨幅为29.06%,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为37.54%。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9月底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为49.9万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35%。此外,AH股溢价指数收敛也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机遇。截至10月13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18.33,处于近一年的低位。部分公司在港股获得了更高估值,如宁德时代H股上市首日溢价7.4%,H股表现优于A股。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机构通过IPO基石投资者方式提前锁定优质资产。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蓝思科技等11家A股公司在港上市时,均受到国际长线资金的抢筹,贝莱德、瑞银、摩根士丹利、科威特投资局等身影频频出现。基石投资者出手颇为大方,例如,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在IPO阶段引入了29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约124.7亿港元;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了18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约5.62亿美元。

目前,港股IPO储备资源充沛。截至10月13日,年内累计350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远超去年全年的115家,其中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备受瞩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北及华西区主管合伙人任绍文表示,大量的外资持续流入香港,大幅推动香港股市的成交,港股估值继续回升,叠加政策鼓励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简化A股上市公司的申请上市程序,超大型和大型新股项目将再次云集香港新股市场。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