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严明会 近日,苏州联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讯仪器)科创板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赵耀、孟硕,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联讯仪器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7700万元,主营业务为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根据招股书,2022年直至递表前,联讯仪器共获得了三轮外部融资,投资方包括兴橙资本旗下的芯未来一期、华峰测控、聚源创投、永鑫方舟旗下的永鑫融耀、海通证券旗下的海通创新、架桥资本旗下的架桥富凯、恒奕泰资本旗下的恒奕泰二期、光谷产业投资旗下的武汉光创、茵联资本旗下的茵联启芯、柯桥长枫、中国国新旗下的国风投、苏高新创投集团旗下的金谷汇枫。
据董事长胡海洋透露,2022年以前,公司就已获得过两轮融资。
对于“公司选择投资机构时最看重哪些方面”,胡海洋曾公开表示,“我们往往会综合考虑这家机构的产业投资背景、实力以及和创业团队的发展理念的一致性。”
递表前,联讯仪器前十大股东中的外部投资机构包括厦门市鑫鼎国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鑫瑞集诚、毅达资本旗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芯未来一期、架桥资本旗下的南山架桥,持股比例分别为6.49%、5.59%、4.91%、4.31%。
在资本加持下,联讯仪器得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以下称“报告期”),联讯仪器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357.28万元、1.05亿元、1.91亿元和5,680.5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99%、37.97%、24.27%和28.25%。
各期,联讯仪器的研发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材料费、专业服务费构成,合计占比始终超过90%。
其中,各期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分别为2,789.76万元、5,463.76万元、1.07亿元和3,176.31万元,占比分别为52.07%、52.18%、56.11%、55.92%。
联讯仪器表示,职工薪酬增长明显,一方面系公司大力开展研发活动,持续推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研发人员数量逐期增长;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建设,期内持续引入优秀研发人员,并随着研发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其匹配相应的薪酬。
报告期各期末,联讯仪器的研发人员分别为110人、233人、348人和385人,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为43.48%、48.04%、40.32%、和41.22%。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89.87%的研发人员为本科及以上学历,9.35%的研发人员为大专学历,0.78%的研发人员学历为大专以下。
此外,随着公司研发项目数量的增加和复杂程度的提升,联讯仪器研发所需物料也相应增加,材料费于各期分别为1,778.86万元、3,199.97万元、5,054.39万元和2,040.3万元,分别占各期研发费用的33.2%、30.56%、26.4%、35.92%。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2022-2023年度,联讯仪器的研发投入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含广立微)的平均水平。2024年度及2025年1-3月,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联讯仪器的研发投入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含广立微)的平均水平已基本一致。
瑞财社留意到,2024年9月联讯仪器因涉嫌专利侵权与美国Aehr公司对簿公堂,Aehr公司主张其两项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权益受到侵犯。
根据招股书,Aehr公司请求法院判令联讯仪器立即停止侵害第“ZL201310159573.4”号发明专利、第“ZL200880018734.5”号发明专利的行为,包括停止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侵犯原告专利权的所有产品,停止使用涉案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涉案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
同时,Aehr公司请求法院判令联讯仪器赔偿其为制止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费用,并承担两个案件的诉讼费用,暂定每起案件人民币100万元。
面对Aehr公司的起诉,联讯仪器立即采取了反击措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涉案专利权无效。截至递表前,相关专利已被宣告部分无效。但Aehr公司提起的两起侵权诉讼,目前仍未作出生效判决。
联讯仪器表示,即使后续公司被法院认定侵权,公司也可通过变更设计方案等方式对相关设备进行调整,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来源:瑞财经
相关标签:
拆解IPO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