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公募三季报出炉,多支基金规模翻倍,资金布局科技主线步伐坚定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4954阅读 2025-10-16 16:26

三季度证券市场行情已经收官,在内外利好的共同作用下,科技赛道依旧“一骑绝尘”。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表现尤为亮眼,其中创业板指在今年第三季度累计涨幅超过50%,A股市场月度成交额刷新历史纪录。

与此同时基金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10月15日,华富基金、中银基金、东财基金率先披露共计4只基金的2025年三季报,为年内首批公募三季报。其中,东财稳健配置六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联接的最新规模环比均实现翻倍。

image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

具体来看,东财稳健配置六个月持有期混合(FOF)的规模达1.91亿元,较二季度末的2036.3万元大幅增长超800%。申购情况方面,三季度期间,有两名机构投资者分别申购该基金4709.52万份、8460.94万份。

同期,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的规模也达80.79亿元,较二季度末的35.75亿元翻倍。另外,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联接的规模也由二季度末的9.96亿元跃升至三季度末的26.58亿元。上述基金规模翻倍,也是年内权益类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的缩影。

业绩方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的年内收益率则高达69.31%,其联接基金A/C份额的收益率为61.23%、60.86%,整体表现位居市场前列。

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三季度规模翻倍

image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至:2025.10.15

机构继续看好科技赛道,后续或有资金持续进入

对于未来四季度,目前多数机构仍旧看好以人工智能为首的科技赛道。部分机构认为,人工智能产业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作为一个景气逐步落地、业绩持续释放的战略性科技产业,前期的涨幅并不构成制约因素,只要产业景气趋势与公司盈利增长得以延续,估值就有望被持续消化。

宏观数据似乎也可以作证上述猜想,9月社融规模3.53万亿元,政府债券和人民币贷款各同比少增逾三千亿,但9月信贷环比大幅增长,居民长期贷款2500亿,环比明显改善,显示金九银十传统成色。企业中短、长期贷款环比高增,显示企业需求正逐步拉动。

从成交额上分析,数据显示,三季度成交额前五分别为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可以说科技主线已占据半壁江山。而近期市场波动回调,前期表现强势的AI算力方向率先企稳反弹,彰显板块高景气度,也从侧面印证了 AI带动的资本开支长期空间广阔,持续性强 。

三季度市场成交额(申万一级行业)

image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至:2025.10.15

如何跟随机构布局四季度科技主线机会?

AI作为新兴产业而言,不少公司都会选择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这样主板的吸引力和弹性就会反而不足,我们今天就比较科创人工智能和创业板人工智能这两个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只指数。

从行业分布来看创业板人工智能覆盖“硬件+软件+应用”全链条,硬件占比较高,(主要是光模块),软件,应用。光模块龙头权重高,能深度绑定全球AI算力需求。 尤其是光模块三剑客”(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权重接近35%。

当家基金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近期规模增速明显,规模突破40亿,有望成为科技赛道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聚焦科创板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偏向芯片、处理器等上游硬件。行业集中度高,偏向半导体,但个股覆盖广度略低。布局方向以初创或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由寒武纪这样的算力芯片龙头领衔,相对而言成长性要更胜一筹。

与科创板人工智能相关的指数基金规模从2024年的2.35亿发展到了2025年119.36亿。其中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790)规模更是接近70亿,在一众人工智能相关ETF中傲视群雄。

全球来看,AI人工智能长期发展趋势不变。目前海外市场已经进入AI带动业绩和资本开支的良性循环,随着国产AI生态正在不断完善,近期国内AI人工智能产业链也在明显加速,无论是大模型、算力还是应用,也在出现加速迹象。AI人工智能全面覆盖AI产业链中算力、模型、应用环节,有望长期受益。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基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