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质变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679阅读 2025-10-17 02:55

Ai快讯 今年9月,我国汽车行业产销量首度突破300万辆,“金九”成色十足。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近期,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一场从“量的合理增长”到“质的有效提升”的变革全面启动。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竞争正告别“价格战”的泥潭,走向以技术创新、品牌向上、与国际合作为核心的“价值战”新航道,产业将迈入质效双升的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扩消费:活力满满,结构优化

今年9月,中国汽车消费迎来史上最旺的一次“金九”行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6万辆和3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4.9%,这是汽车产销历史同期首次超过300万辆,月度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

今年以来,汽车消费活力十足,民营品牌、新势力、整车央企等各路玩家激烈角逐。“以旧换新”政策激发着汽车消费活力,有机构预计,到今年政策期满时,申请补贴的“以旧换新”汽车总量将超过1200万辆,直接带动新车销售额接近1.7万亿元,相当比例的参与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带动市场新旧动能转换,提振社会消费。

前9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2400万辆,同比增长13.3%和12.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10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3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1%。吉利汽车集团今年前8个月销量189.7万辆,同比增长47%,日前还把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调升到300万辆。

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7万辆和160.4万辆,环比增长均超15%,同比增长均超23%,单月新车销量已占据汽车总销量的49.7%,市场渗透率逼近50%这一里程碑节点,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正式迈入新能源主导的新时代。

按照《工作方案》,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业内人士分析,方案中的目标既能稳定市场信心,又能引导行业理性增长,未来车企将告别“以价换量”的内卷式竞争,将重心转移到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上来。


强技术:创新驱动,增添动力

汽车产业不仅事关消费,还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日前,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新规引导和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严格的标准将推动企业推出更高性能的车型,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赢。

智能化与电动化被视为牵引汽车产业稳增长的双翼。随着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重心正逐步转向智能化领域。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将L2+智驾下探至10万内车型,10万—20万车型智驾渗透率快速抬升,同时AI大模型也在加速上车,接入DeepSeek等模型的车企阵营持续扩容。

《工作方案》明确要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充分发挥开源优势,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等要求,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中国信通院相关人士表示,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加速融合,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软件升级等技术不断迭代,产业生态加速演进、产品形态更加多元,但这个过程或许也将衍生新的安全风险,对企业和产品准入审查提出新要求,对汽车行业管理带来新挑战,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支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此外,《工作方案》还明确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增添了新动力,打开了新空间。中汽协方面指出,汽车行业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依靠价值创造,需要车企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等维度发力。崔东树认为,汽车市场竞争核心将更加聚焦于技术、品牌、服务和用户体验,一场周期更长的品质长跑正拉开新帷幕。


积极出海:拥抱世界,拓展市场

在不久前举行的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国共有116家展商参展,成为此次车展除德国以外参展商最多的国家,中资车企积极拥抱开放,希望把富于竞争力的产品在国际舞台分享。

海外市场正在成为车企的重要增量市场。今年1—9月,比亚迪海外累计销量已超70.15万辆。前九月我国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增长14.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市场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出海大潮下,车企加速走向海外。小鹏汽车宣布与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麦格纳工厂展开深度合作,借助该工厂现有的成熟生产线,开启欧洲本地化生产,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已量产下线。小鹏方面表示,公司在欧洲已完成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全价值链布局,这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步骤,中国企业也越来越积极地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伙伴。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市场普遍认为未来中国车企国际化程度会越来越深。《工作方案》将出口摆在重要位置,确定了“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目标,在提升国际开放合作水平方面,明确了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等具体要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相关负责人预测,“十五五”期间,国内汽车销量有可能在2800万辆左右,而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销售可能会超过4000万辆,从“中国造、外国卖”走向“外国造、外国买”,中国车企还会从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融入本地,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