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葫芦娃研发逆袭难,上半年呼吸药利润差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958阅读 2025-10-18 11:43

Ai快讯 10月17日晚间,ST葫芦娃发布多则公告,涵盖技术合作开发、董事会换届、人员聘任等重要事项,同时其业绩及股价表现也备受关注。

公告显示,ST葫芦娃拟与关联法人康领先签署两个项目的《技术合作开发合同》,共同开发“昂丹司琼口溶膜”“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项目,合同金额预估分别为910万元和215万元,共计1125万元。公司董事长刘景萍、董事汤琪波同时担任康领先的董事,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过去12个月内,公司与康领先累计关联交易为0次,累计金额0万元。此次交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以市场同类项目研发成本预算为参考,经双方平等协商确定研发经费金额、承担方式以及项目权益和利润分成比例。

ST葫芦娃表示,与康领先合作研发项目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一方面,双方可借助并发挥各自在研发领域的资源优势,加速药物研发进程,丰富制剂产品线,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后续商业化生产提前规划,优化产能布局,提升整体资源利用效率与经营效益。

同日,ST葫芦娃还披露了董事会换届完成并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刘景萍、汤琪波均为公司非独立董事,刘景萍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值得注意的是,3名非独立董事中有2名曾两次遭交易所通报批评。刘景萍为公司实控人之一,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分别于2025年6月、8月受到上交所通报批评;于汇为公司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等资质,同样在2025年6月、8月受到上交所通报批评。

回顾此前,上月底ST葫芦娃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因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4月3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被实施警示后,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成立由董事长牵头的专项整改小组开展全面自查、持续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内部自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客户信用评估体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以及全面梳理财务核算环节等。

经公司自查,发现2023年部分销售业务存在提前确认收入、销售价格异常以及因提前确认收入产生对应费用差异等问题,导致相关定期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不准确,需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其中,2023年年报、2024年半年报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调减9564.64万元、3765.91万元,占调整前金额的比重分别为89.81%、47.82%;利润总额分别调减1.08亿元、4404.49万元,占调整前金额的比重分别为80.05%、46.73%。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10日上市,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肠炎宁胶囊等。业绩方面,ST葫芦娃在去年大幅转亏后,今年上半年净利“跳水”九成。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14亿元,同比下降21.26%;归属净利润为 -2.74亿元,同比下滑2629.23%。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8亿元,同比下降42.89%;归母净利润为240.98万元,同比下降94.1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878.16万元,同比下降514.52%。公司解释称,营业收入下滑主要系本报告期内呼吸系统用药销售额减少,受市场需求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等综合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利润下滑。

二级市场上,截至17日收盘,ST葫芦娃上涨1.93%报8.96元/股,总市值约35.85亿元,今年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超四成。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