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0日消息,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宋雪枫日前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探索上海五个中心的增长新范式”研讨会上提出,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之际,凭借在绿色电力领域的全面领先与成本优势,中国有望成为新时代“绿色石油”大国,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或成引爆这一变革的关键场景。上海机场集团正积极布局SAF技术,推动其从示范应用迈向规模化、低成本化,为中国民航业绿色转型贡献“上海方案”。
宋雪枫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电力成为中国“绿色石油”,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意义远超单纯动力来源。绿色电力不仅是生产动力,更是未来材料制作与算力运行的根基。从材料角度,碳、氢、氧、氮等基础元素获取以电力为核心驱动;从算力角度,其运行本质也是能源问题。过去十年,中国风电、光伏等产业链成本下降逾90%,形成强大先发优势。
他还指出,电力、材料、算力三者构建了成本降低正向循环,电力成本下降带动材料与算力成本降低,进而推动电力装备成本降低,使电力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若各环节通过技术进步与规模化每次迭代实现成本降低10%,经过多轮迭代,整个系统成本将降至极低水平,为中国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石油”基础。
宋雪枫强调,推动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升级与成本下降需要强大引爆点。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需规模化应用牵引,初期需特定场景突破成本壁垒,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因技术可行性高、市场需求明确,有望成为关键引爆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上海机场集团全面落实绿色机场建设要求,系统推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能源供给上做“加法”,加快推广SAF应用;在规划 - 建设 - 运营全流程做“减法”,节能减排深度降碳;发挥绿色创新技术“乘法”效应,重点布局SAF等低碳领域技术创新;在整体碳排放上做“除法”,力争在2019年基础上逐年降低。
上海机场集团规划了SAF技术清晰的三阶段发展路径。第一阶段“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携手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孵化油脂无氢脱氧转化技术,以“地沟油”废弃油脂为原料制成新型SAF,样品已通过权威检测。基于全国可收集地沟油资源测算,每年能提升SAF产能约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为民航行业降低成本约100亿元。
第二阶段“无中生油”,突破资源瓶颈限制。集团探索低成本直接从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耦合电解水制氢,再通过高选择性催化合成SAF的技术路径。其成本优势关键在于创新的低成本碳捕集工艺和一步法二氧化碳加氢合成SAF技术,结合中国下降的电力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捕集成本;适应绿电特性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趋向成熟,一步法二氧化碳加氢合成技术持续优化。初步测算,未来若电价降低,SAF有望与传统航煤平价。
第三阶段走向“蓝海”。面向未来,近海风能资源有限,走向深远海是必然选择。随着漂浮式风电、电解制氢、碳捕集及一步法二氧化碳加氢合成SAF等技术协同发展,深远海风能将就地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解决碳源和能源来源问题,开启无限绿色燃油供给通道。
宋雪枫表示,上海机场集团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通过SAF这一关键抓手,积极参与全球绿色航空体系建设,为民航业脱碳提供解决方案,为中国成为“绿色石油”大国贡献实践路径。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