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拿领薪236万,莱普科技IPO实控人身背7.4亿担保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李姗姗 1.4w阅读 2025-10-20 18:19

/瑞财经 李姗姗

今年以来,一家位于四川成都的激光装备制造商——成都莱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莱普科技”)完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其投资16.6亿元的新生产基地,即全国总部暨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已竣工投产,基地占地39亩,预计2026年5月全面达产,主要建设企业全国总部、技术中心、制造中心以及国产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

二是莱普科技向上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在9月底获得了受理。此次IPO,莱普科技拟募资8.5亿元,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继续投产晶圆制造设备、先进封装设备和建设研发中心。

近三年,莱普科技业绩快速增长,营业收入达到96.25%的年复合增长率,净利润扭亏为盈,毛利率较同行领先近20个百分点。

但业绩大增的背后存在大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招股书显示,莱普科技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从2022年的66.86%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97.67%,其中单一客户A及其关联方的贡献占比从18.86%激增至81.74%。

截至2025年3月末,莱普科技有息负债合计2.66亿元,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达到51.65%。

01

17家私募基金涌入

实控人套现超1250万元

莱普科技的前身莱普有限成立于2003年12月,初始注册资本500万元,由东骏激光有限、曾滔勇分别持股90%、10%。

穿透可知,莱普科技实际上是由东莞市东骏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骏集团”)着手建立。

曾滔勇是东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该公司主营钢材、金属材料、五金交电等黑色金属及矿石批发业务。截至目前,东骏集团对外投资10家公司并控制6家关联企业,涉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实业投资等领域,东骏激光有限就是其中之一。

莱普科技初设时存在股权代持情形,由曾滔勇代东骏激光有限持有公司50万元出资额所对应的股权,2008年6月,股权代持予以解除。

2021年8月,莱普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股东变更为东骏投资、东莞聚慧、东莞天戈、东莞莱普及东莞骏峰,分别持股99%、0.3%、0.3%、0.3%及0.1%。

其中,东骏投资由叶向明、毛冬分别持股50%,两人为莱普科技共同实际控制人,也均出身于东骏集团,叶向明曾担任东骏集团副经理,毛冬曾为东骏集团经理、执行董事。目前,叶向明还担任东骏激光董事、东骏投资总经理;毛冬为东骏投资执行董事。

此外,东莞聚慧由叶向明的弟弟叶向忠以及另外一名叶姓成员叶玉冰分别持有31.3%、24.98%份额。

2022年以来,莱普科技共引进22家外部投资者,其中包括17家私募基金,知名投资者有国有控股的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成都创投和成都高投以及投资机构石溪资本、勤科资本上海国盛投资集团等。

期间,莱普科技通过两次增资扩股合计融资约4.01亿元,在2023年12月最后一轮投后估值约为14.45亿元,此后近两年时间未再融资。

2022年8月,莱普科技当时的全体股东东骏投资、东莞聚慧、东莞天戈、东莞莱普及东莞骏峰通过共同持有的东莞普英曾向公司低价增资,以1.5元/股的价格认缴400万股股份,而5个月后公司外部融资价格为27元/股。

2023年8月及12月,莱普科技进行了两次股权转让,其中,东莞普英分别对外转让了26万股、100万股股份,获得股转价款702万元、3000万元。东骏投资持有东莞普英33.97%股权,按股权比例计算,背后的叶向明、毛冬二人可落袋约1257.57万元。

递表前,叶向明、毛冬通过东骏投资持有公司26.77%股权,并控制公司66.94%的表决权。此外,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为第一大外部股东,持股7.66%。

02

技术大拿领薪236万元

“95后”董事来自国资股东

作为莱普科技实际控制人,现年65岁的叶向明和67岁的毛冬都是高中毕业,他们自2021年8月开始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和董事职位,二人均在控股股东东骏投资处领薪。

叶向明和毛冬虽然都是高中学历,但他们的手下都是名校毕业的“学霸”。

莱普科技另外四名董事分别是傅建伟黄永忠王晓峰王晓礼,其中,傅建伟和黄永忠都毕业于四川大学,王晓峰王晓礼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黄永忠和王晓峰还拥有博士学历。

傅建伟和黄永忠与两位实控人一样,都是东骏集团的老员工,也是莱普科技的灵魂人物。

履历显示,傅建伟出生于1961年,曾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任职了18年,后成为东骏集团副总经理、东骏激光董事兼总经理;2003年底,傅建伟参与组建莱普科技,担任公司总经理,2021年8月调任为董事。

莱普科技现任总经理为黄永忠,其曾在1990年7月至2001年3月中国兵器工业第二零九研究所担任工程师,后加入东骏激光;自2003年开始历任莱普科技生产技术部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是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之一。

王晓峰在加入莱普科技之前,先后在三星电子、中科院任职,2018年6月与在中科院共事了14年的潘岭峰一起创办了北京润和微光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光学玻璃制造和光电子器件制造、销售等。

随后,王晓峰、潘岭峰两人成为莱普科技的技术顾问,并于2023年1月成为公司全职员工,目前均担任副总经理及核心技术人员,并成为公司薪酬最高的两位。

2024年,王晓峰、潘岭峰分别领薪236.36万元、144.07万元;其次是黄永忠,领薪135.64万元。

为了吸引两人加入公司,莱普科技还在2021年11月对其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以1.5元/股的价格对其发行359万股股份。递表前,两人通过共同持股的东莞骏峰,合计持有公司7.47%股权,为第五大股东。按照14.45亿元估值计算,这笔股权价值约1.08亿元。

王晓礼则由公司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提名,她出生于1995年,目前担任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主管,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旗下的上海聚源聚芯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咨询委员会委员。

03

单一大客户撑起八成收入

毛利率高出同行超20个百分点

莱普科技以先进精密激光技术及半导体创新工艺开发为核心,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激光热处理设备专用激光加工设备两大序列,应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产线、先进封装产线

QY Research等机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激光热处理设备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7.96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2.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79%;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等机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专用激光加工设备规模将由2019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96%

激光热处理设备专用激光加工设备两大业务曾各自支撑起莱普科技收入的“半壁江山”,但近年来,两大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呈现出分化。

其中,激光热处理设备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8.05%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94.11%,同时,专用激光加工设备收入占比由49.92%骤降至5.89%。

莱普科技表示,主要是因为受下游行业资本性支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公司应用于封测领域的激光加工设备销售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激光热处理设备销量持续增长,分别为5台、16台、18台及3台,而专用激光加工设备销量则逐年下滑,各期分别为341台、164台、141台和11台。

两大业务产品售价均有所波动,其中,激光热处理设备均价由2022年的693.45万元/台一路涨至2024年的1357.18万元/台,但在今年一季度回落至1136.67万元/台,较2024年降价16.25%。

专用激光加工设备销售均价在2023年同比大涨1倍多至24.75 万元/台后,就出现持续下跌,今年一季度为19.39 万元/台。

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下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414.56万元、1.91亿元、2.81亿元和3662.77万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96.25%;净利润分别为-938.22万元、2279.87万元、5491.16万元和68.32万元,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莱普科技的收入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24年为例,一季度收入只有515.73万元,占比仅1.86%,而四季度收入占比则高达67.96%。公司表示,主要是下游客户通常于年初制定资本性支出计划,此后陆续开展采购、安装和验收活动所致。

公司收入大部分来自主要客户,报告期各期,莱普科技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4957.66万元、1.26亿元、2.35亿元及3577.2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86%65.89%83.45%97.67%

其中,向客户A及其同一控制下的其他主体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86%42.87%67.86%81.74%,存在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

盈利能力方面,莱普科技综合毛利率逐年增长,报告期各期分别为42.5%、44.55%、54.82%及56.54%。

高毛利率水平主要靠激光热处理设备业务撑起,以2025年一季度为例,激光热处理设备毛利率高达59.06%,而专用激光加工设备毛利率仅有15.16%。

此外,莱普科技毛利率水平相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高出不少。报告期内,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41.93%、44.08%、40.2%及35.55%。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莱普科技较之分别高出14.62个百分点、20.99个百分点。

04

超四成收入“打白条”

有息负债率超50%

在费用方面,研发费用是莱普科技最主要的开支,报告期各期分别为1528.13万元、2395.18万元、5873.72万元及1049.63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达到20.61%、12.56%、20.9%及28.66%。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145.23%。其中,专业机构服务费中的验证费同比大幅增长11倍至1559.13万元;折旧摊销费同比增加757.8万元至1337.1万元。

报告期内,莱普科技管理费用分别为1470.92万元、2491.54万元、2808.59万元及784.05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84%、13.06%、9.99%及21.41%。

其中主要是职工薪酬、咨询服务费、股份支付和业务招待费。期内,莱普科技业务招待费累计支出312.35万元,主要系管理层进行来宾招待、业务洽谈、对外联络等活动时所发生的礼品费、餐饮费等费用。

销售费用中也有一项业务招待费,主要是销售招待活动和营销活动,期内金额累计589.71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073.24万元、5056.52万元、1.18亿元及1.17亿元,2022年-2024年,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54.94%26.51%42.02%,比例较高。

公司存货规模同样逐年扩大,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9043.63万元、1.33亿元、1.85亿元和2.26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1.72%24.27%28.67%34.79%

同期,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别166.66万元、388.11万元、606.53万元和720.05万元,计提比例分别为1.81%2.83%3.18%3.08%

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33次和0.77次,较2023年的4.18次及0.92次均出现下滑。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均值6.02次,存货周转率高于同行的0.69次。

较高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占用资金,导致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多为负。报告期内,莱普科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827.26万元、-3272.37万元、3203.59万元及-2716.99万元。

2024年回正主要由于当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8595.59万元,延迟付款对现金流产生了缓冲作用。

截至2025年3月末,莱普科技账上货币资金有1.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了8837.7万元。同期,短债合计7302.98万元,手持现金尚能覆盖短债。

此外,莱普科技还有长债1.93亿元,公司有息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51.65%。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同比增加19.26个百分点至48.17%,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至49.12%。同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出现下降,一季度分别为2.581.68,而2023年分别为4.363.3

莱普科技解释称,主要是随着公司“全国总部暨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的推进,与项目相关的应付账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较大幅度提升所致。

2022年,公司曾进行现金分红1125万元。经审计调整后发现,截至2022年初,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834.98万元,不满足分红条件,于2023年12月收回了这笔对公司股东东骏投资、东莞聚慧、东莞天戈、东莞莱普、东莞骏峰的分红款。

05

实控人身背7.41亿元担保

一人曾因醉驾被判刑

截至递表前,公司实控人叶向明和毛冬存在大额对外担保情形,其东骏电器汉邦能源其控制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担保债务本金余额为7.41亿元,其中东骏电器担保债务本金余额5.57亿元、汉邦能源担保债务本金余额1.84亿元

据悉,东骏电器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建设东骏广场项目。东骏广场项目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的商业、办公楼,其1号楼已取得《现售备案证书》(莞商房现证第202400211号)、2号楼已取得《预售许可证》(东莞商房预证字第202300102号)。

东骏电器已报名农业银行的经营用房采购项目,若能中标,相关交易完成后,东骏电器将使用房产销售款偿还相关债务,公司实际控制人担保责任将相应消减。

不过,莱普科技也强调鉴于相关担保的主债务本金余额较大,如果担保债务逾期未偿还,主债权人主张叶向明、毛冬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而两人未能及时清偿担保债务,则存在两人持有的发行人控股股东东骏投资的股权被主债权人申请冻结、甚至被司法强制执行的风险。

此外,毛冬还曾因醉酒驾驶受到行政、刑事处罚2021年12月15日晚,毛冬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判处拘役一个月二十五日,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1.6万元。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上述毛冬所涉案件相关行政、刑事处罚,均已执行完毕

附:莱普科技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保荐人、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律师: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评估机构: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威正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来源:瑞财经

作者:李姗姗

相关标签:

预审IPO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