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清晨,停产煤矿井架在阳光中闪耀,似一位见证者凝望着往昔辉煌;而“零碳智谷”先导区里,塔吊林立、机械忙碌,正书写着“百年煤城”山东省枣庄市产业转型的崭新篇章。
枣庄曾是重要能源基地,“乌金滚滚”是其辉煌见证。但随着资源枯竭和环保压力增大,这座老工业基地面临转型难题:煤尽之后路在何方?答案指向新能源电池产业。
早在2003年,枣庄就悄然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与天津、深圳等成为全国最早发展该产业的城市之一。然而,当时产业不配套,未能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和集群优势。2008年,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从小锂电产品起步,此后海霸能源、舜意电动车等企业相继涌现,为煤城注入新产业基因。
2021年,枣庄市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将锂电新能源产业摆在首位,提出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建设“北方锂电之都”的目标。随着与山东欣旺达等企业合作项目落地,枣庄锂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1+2+4”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格局加速形成。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企业是主角。山东欣旺达推动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单日电芯产能突破10万支。台儿庄的丰元锂能在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上成果显著,其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超行业水平,还突破高镍三元材料技术难关。
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政策支持,《枣庄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枣庄创新构建“链长+链主+联盟+基金”四位一体推进机制,打造全优产业生态。在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园,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咬合,15分钟就能走完一条产业链。在台儿庄经济开发区科创园,企业共享厂房设备,降低成本。
随着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不断涌入,枣庄从“一园集聚”迈向“全域联动”。山东欣旺达的智能工厂成效显著,产线关键设备自动化率提高到95%,单线生产效率提高15%,产品不良率降低20%,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8%。其“链主”效应吸引8个上下游配套项目落地,推动本地企业链内融通、抱团发展。山东极电电动电池总成项目受益于此,产品走向全球。
枣庄汇聚创新要素、高端人才和金融活水,促进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枣工快递”“榴枣归乡”等举措引进人才,建成180余个创新平台,授权有效专利2800余件。
此外,枣庄还在多元新能源产业赛道布局。滕州金晶玻璃有限公司的TCO导电膜玻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台儿庄丰元锂能开发多元电池正极材料。在储能领域,枣庄是山东省5个储能示范基地之一,建成多个储能电站和项目。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风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山亭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如今,278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枣庄正从“百年煤城”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蝶变。理想汽车与欣旺达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枣庄市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签约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空间。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