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10月2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数据,10月1日至19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63.2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2%,零售渗透率为56.1%;同期批发量为67.6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5%,批发渗透率达到58.5%。截至10月19日,今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950.2万辆,同比增长23%;累计批发1112.3万辆,同比增长30%。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坚成果显著,行业发展韧性显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8万辆,同比增长20.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1%。中银证券研报预计,随着销售旺季到来,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高增长,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体现了产业在技术与规模上的领先优势,也反映出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随着核心技术突破和充电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普及进程有望加快,未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推动下,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
在企业层面,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动作不断。衢州新能源与LGES签订《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2026 - 2030年预计供应三元正极前驱体约7.6万吨;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匈牙利巴莫与LGES及其子公司签订三元正极材料《基本采购合同》,2026 - 2030年预计销售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约8.8万吨。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速产业化,在韩国布局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和6000吨/年的前驱体产线,波兰2.5万吨/年的三元正极产能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主要生产高镍和中镍三元等核心产品。
固态电池安全性能突破是多家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参股公司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已完成半固态电池安全突破,通过相关测试,开发出高安全性固态电解质涂层。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和技术革新推动上游电池材料企业发展。企业一方面研发应用新型材料、优化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全球化布局产能完善业务版图。他建议新能源汽车企业从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和战略协同三方面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技术上聚焦关键环节加大研发,业务上拓展新兴板块,战略上增强协同效应与可持续竞争力。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