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创始人刚辞职又回来了,背后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靳文雨 9.3w阅读 2025-10-27 16:12

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塑料管道行业的十月并不平静,当多数企业还在梳理三季度业绩时,创业板上市公司雄塑科技(300599.SZ)一则人事公告悄然引发关注:76岁的创始人黄锦禧被聘任为名誉董事长。

这距离他9月25日辞去副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不过短短20天。从“淡出”到“回归”,这场看似仓促的角色转换,让这家扎根佛山的塑料管道企业及其背后的家族故事,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时间倒回1996年,广东佛山的创业热潮中,黄锦禧带着少量资金和简陋设备,在顺德创办了雄塑实业的前身。彼时的塑料管道行业已是群雄逐鹿,资金短缺、技术薄弱的初创企业随时可能被市场吞没。这位高中学历的创业者白天带着团队跑原材料市场议价,夜晚守在车间里打磨生产工艺,靠着“盯出来的质量”攒下第一批客户。

2003年,企业初具规模后,黄锦禧主动退居幕后,历任广西雄塑监事、公司副董事长,将管理权逐步移交。但他从未真正远离——从推动公司在全国布局六大生产基地,到主导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编制,再到2017年见证企业登陆创业板,这位创始人的印记刻在雄塑科技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

如今的雄塑科技,仍带着鲜明的家族印记。最新股权数据显示,黄锦禧直接持有7738万股,以21.61%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大股东;其长子、现任董事长兼代总经理黄淦雄持股15.07%,次子黄铭雄持股14.05%。

父子三人形成的“铁三角”合计持股超51%,加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超过57%,构成了典型的家族企业治理架构。

据乐居财经了解,雄塑科技此次聘任黄锦禧为名誉董事长,并非孤立人事动作,而是公司近一个月董监高换届调整的关键一环。

9月25日,黄锦禧率先辞去副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同日,其幼子、非独立董事黄铭雄,董事兼总经理郑光铧,独立董事沙辉也同步卸任相关岗位,原监事会主席梁大军等监事亦退出第四届董监高团队,形成批量退任格局。

进入10月换届阶段,人事补位迅速落地:黄淦雄全票当选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全面接掌经营管理权;广西雄塑总经理黄嘉晋、董事长秘书潘晓智、副总经理卢松涛(黄淦雄女婿)新增为非独立董事,原监事会主席梁大军转任职工代表董事,9人新董事会最终成型,既延续家族核心控制权,也完成管理层新老交替。

此次人事大调整背后,是雄塑科技亟待破局的业绩困境。2024年,公司营收10.31亿元,净利润却亏损1.11亿元,销售净利率跌至-10.74%;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营收4.73亿元,归母净利润仍亏损737万元,尽管亏损幅度同比收窄79%,但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仍未解除。

对雄塑科技而言,这场“20天的转身”绝非简单的人事调整。黄锦禧以名誉董事长身份留任,既用个人威望稳定了军心,也为年轻管理层弥补了行业洞察的短板。

根据公告,黄锦禧虽不享有董事法定权利,却可列席董事会,为战略规划、重大决策提供建议,同时他将享受67.8万元/年(税前)的薪酬待遇,其列席会议、代表公司参与社会活动等实际费用亦由公司承担。这也凸显了公司对其“战略顾问”角色的重视。

不过,家族企业的传承命题从未轻松:如何在保持控制权的同时完善治理结构?如何将创始人的经验转化为突破业绩瓶颈的动力?

如今,这家拥有南海、南宁等六大生产基地的行业老兵,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黄锦禧的“回归”,是家族传承的定心丸,还是转型突围的先手棋?答案或许藏在未来每一份财报的数字里。

相关标签:

家居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