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10月29日晚间,合盛硅业发布2025年三季报。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4.30亿元,归母净利润7566.7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62亿元。与今年第二季度相比,公司营收同比降幅显著收窄,且在单季度亏损后,三季度恢复盈利。
从财务指标看,公司第三季度盈利能力提升。单季度销售毛利率为8.67%,较第二季度的0.22%有所反弹。同时,第三季度期间费用整体压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减少14.24%、24.88%。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27亿元,同比增长104.94%。公司称,这主要是降本增效、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量并清理库存,以及本期票据用于支付工程设备款减少所致。三季报指出,公司以银行承兑汇票收回销售货款金额较大,并将其用于支付工程设备款和融资租赁款,未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若将该等票据模拟体现现金流,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46.38亿元。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较2024年末减少近1个百分点。10月24日,公司在上证e互动对投资者表示,始终将优化资本结构与提升运营效率作为战略重点,已通过在部分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强资源协同与市场竞争力。未来,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市场环境变化,综合评估多元化资本运作手段,保障财务稳健性并支持长期战略落地。
2025年三季度,国内有机硅单体前三季度产量约190万吨,同比增长16%。2025年国内暂无DMC新增投产计划,2026年陶氏英国部分有机硅单体产能计划关停,预计2029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在全球占比将提升到84.72%,较2024年提升5.15个百分点。合盛硅业作为有机硅行业头部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向下游深加工延伸,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机硅领域实现产业化的全新中下游产品包括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在研项目包括0度人体硅胶、医疗用途混炼胶及液体硅橡胶、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系列产品。
由于有机硅是工业硅重要下游市场,有机硅市场产量增长为工业硅带来需求增量。此外,多晶硅需求在三季度随着光伏“反内卷”推动实现市场价格触底反弹,叠加丰水期,整体产量环比增加,拉动工业硅消费;铝合金方面对工业硅刚需平稳。2025年三季度,工业硅下游需求好转,价格震荡上扬,9月进入震荡筑底阶段,价格维持在9000元/吨,现货价格稳定在9400 - 10200元/吨。
随着西南地区丰水期结束,四季度云南、四川将进入枯水期,电价预计大幅上涨,导致西南地区工业硅生产成本上升,部分高成本产能退出市场,预计云南、四川地区产能利用率将大幅下降至30%左右。合盛硅业工业硅业务所在的新疆地区,凭借稳定电力供应和较低生产成本,将成为四季度供应主要支撑力量,预计四季度新疆工业硅产量在全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
公司利用工业硅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拓展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下游电动车、储能和光伏新能源以及工控领域,碳化硅模块国产化率稳步提升,市场空间扩大。
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71亿元,碳化硅是研发亮点。在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12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正常推进。同时,公司在高端碳化硅粉料领域深耕,开发出可满足半导体、热喷涂、高温结构件等多领域对高纯度、定制化粉体需求的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以及可满足碳化硅宝石晶体和光波导片晶体生长要求的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
近期券商研报关注公司碳化硅布局。华创证券指出,公司是工业硅行业龙头,位于行业成本曲线最左侧,向碳化硅等成长赛道拓展,业绩具备成长性。开源证券研报认为,公司为硅产业链龙头,或将受益于“反内卷”,持续推进产业链延伸,未来碳化硅材料有望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