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中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明明标榜消费主题基金却猛炒科技股、号称稳健混合却波动赛过股票。当风格漂移已经司空见惯之时,似乎基金的名字反而成了一种障眼法。
比如某策略混合基金成立9年间已更换6位基金经理,平均不超过1年半。这也就导致了其风格的飘忽不定。其在2024年一季度重仓荣昌生物、凯因科技等医药股,二季度突然转向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蓝筹股。这种频繁的风格切换,不仅未能捕捉轮动机会,反而在医药集采冲击、消费复苏乏力等节点遭遇重创。
部分基金业绩大幅跑输基准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至:2025.11.03
而反观作为基金“基石”的业绩比较基准本应通过锚定风格、丈量表现,约束投资行为并引导理性考核,但现实却事与愿违。Wind统计表明,截至今年10月31日,最近三年里,共计有2367只主动权益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在内)跑输业绩基准,在可比较的4349只(仅统计主代码)产品中,其占比高达63.46%。
这样的情况或将一去不复返
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此次《指引》中明确提出,应突出基准对产品的表征作用,业绩比较基准应充分体现产品定位和投资风格,基准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化,不得仅因基金经理变化、市场短期变动、业绩考核或者排名而变更基准。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以往公募业内“明星效应”“相对考核”及“规模导向”环境盛行,部分权益基金对其业绩基准并不“上心”,通过风格漂移博取短期收益,以吸引资金流入、实现规模扩张,而“新规”落地与实施将使其无所遁形。
实际上,目前行业已有多家公司提前启动基准调整,为政策落地做好准备。Wind表明,截至10月31日,今年内已有183只基金产品发布公告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相比去年同期的144只已大幅增加。
例如,财通资管消费精选将业绩比较基准从沪深300指数变更为中证内地消费主题指数,并将比例提升了15个百分点;建信信息产业的基准变化是在同等权重情况下,用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替换了沪深300指数。
业绩基准也不能随便乱定
至于业绩基准的选取规范,在《操作细则》中有明确规定,策略基金要用策略指数做业绩比较基准,例如红利基金要用红利指数做基准,而不是用沪深300之类的宽基。
行业主题基金的要求也很严格,必须选取对应行业或者主题作为基金,避免挂羊头卖狗肉。
至于全市场选股的基金则要求相对宽松,只是要求以宽基指数和对应策略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但是投资者并不是可以“闭眼买”的,因为本次新规对没有明显主题属性的基金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诸如某某成长混合、某某优选之类的基金,依然可以在全市场选择标的,因此如果想选择这类基金的投资者,还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到基金经理的风格和以往业绩这些指标。
而此类基金在市场上并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净值增长靠前的基金,有不少都有这类不点开持仓就根本不知道买了什么的基金,投资者们选择的时候需多多注意。
年初至今净值增长靠前的基金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至:2025.11.03
指数基金或许更加安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的容错率可能更高,其不受基金经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格漂移的概率较小,与此同时对于行业的定位也相对较精准,针对各类投资者都有不同的指数可供选择。
我们拿“大众情人”沪深 300 指数基金举例,指数持有 300 家公司,涉及金融、消费、科技、制造等多个领域,就算某几家公司跌了,其他公司涨了也能 “对冲风险”,不会出现 “单只股票暴跌导致基金大幅亏损” 的情况。
比如 2022 年 A 股回调,某只新能源个股全年跌了 60%,但跟踪中证新能源指数的基金,全年跌幅仅 25%。
很多人觉得 “专业基金经理选股更厉害”,但事实是:长期来看,大多数主动基金跑不赢指数基金。比如美国著名的 “SP500 指数”(跟踪美国 500 家龙头企业),过去 20 年,只有不到 30% 的主动股票基金能跑赢它。
当下市场里,有人热衷于追热门基金、炒妖股,觉得“这样才能赚大钱”;但更多普通人,只是想通过投资让资产不缩水,能安稳地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对这类人来说,指数基金依然是最好的选择——它不惊艳,却足够可靠;它不赚快钱,却能帮你慢慢实现财富的积累。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基金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