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连续七届进博会,7号8号馆云集全球医疗药械尖端创新成果,也是进博会较稳定的展区之一。每年有10余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以及医学影像和放疗设备两大医疗器械领域的巨头参展。全球领军企业看重进博会引流能力,首秀首发产品以上海为“舞台”,走向世界。同时,进博会能加速进口药械在中国获批上市,让展品变为商品。
诺和诺德在产品还在中国申请上市时,就晒出IcoSema的一项3a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Somapacitan注射液的研究成果。此前,诺和诺德在第六届进博会上展出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 - 1RA周制剂的临床研究文献,7个月后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名为诺和盈。过去7年,诺和诺德有10个“进博宝宝”。首届进博会上,诺和泰以文献形式展出,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之后展品变商品的用时不断减少。中国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等举措,使中国成为诺和诺德全球第二大市场,诺和诺德把全球重要研发中心以及战略性生产基地设在中国。
强生医疗科技将百余款创新产品带进展馆,包括10余款首发、首秀产品。取栓“三兄弟”在2022年11月进博会“中国首秀”后,5个月便获批上市。“进博宝宝”加速诞生推动中国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进博会前,强生医疗科技宣布与瑞龙外科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外科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今年5月,强生医疗科技宣布其在华首个“产学研用”赋能矩阵——强生中国科创中心将落户北京。
西门子医疗在1.1号馆核心位置租下1000平方米展位,规模为8年进博会之最,原因一是首次与旗下瓦里安医疗“合体”,二是展现坚持中国战略的决心。截至目前,西门子医疗累计超过130款产品在中国研发生产。其追加投资超10亿元在深圳建设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今年初破土动工,预计2027年底投产,建成后总体规模将达现在的3倍。
赛诺菲今年10月启动投资10亿欧元的北京胰岛素原料药项目,预计2032年全面建成投产。半年前,赛诺菲在上海与凯辉基金共同设立医药创新基金,管理规模约20亿元,专注投资中国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和相关产业机会。中国是赛诺菲面向全球的世界级供应网络,赛诺菲在进博会上看到更多合作机遇。
美敦力的NIM - Eclipse术中神经监测系统在第七届进博会后不到半年完成“展品变商品再出海”。今年,该产品由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本土制造并登陆日本,拓展至东南亚和欧洲等市场。截至去年底,美敦力在中国拥有1个研发中心、2个创新中心、5个生产基地,构建全产业链布局。美敦力计划在华设立数字化服务创新基地,建设细分领域的医疗培训中心。
“十四五”以来,中国累计有1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间的2.8倍,市场规模跨过1000亿元大关。2024年,中国获批的1类创新药有48个,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仅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年批准的创新药少两种。
今年10月,勃林格殷格翰启动旗下降糖药欧唐宁在华本地化生产计划,宣布未来5年将在华研发投入超50亿元,聚焦代谢、炎症、眼健康和肿瘤等领域的人用药品研发及动物疫苗的本地研发。2019年,勃林格殷格翰首次参加进博会便启动“中国关键”战略,将中国全面纳入公司早期临床研究项目。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已加入勃林格殷格翰全球28个早期全球研发项目。
今年7月28日,恒瑞医药发布合作协议,将HRS - 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至多11个项目的独家许可选择权,有偿授权给GSK,双方将共同开发涵盖呼吸、免疫与炎症、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创新药物。今年进博会前,GSK表示合作共赢是深耕中国市场的态度。今年10月,GSK的“进博宝宝”——欣安立适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与重庆智飞生物合作提升其在中国的可及性。截至目前,超过80%的GSK中国研发项目已并入其全球同步开发,超过20项临床研究项目正在开展,未来3年约有18项新产品及新适应症将在中国获批上市。
医科达2008年在上海设立软件研发中心,占医科达全球相关研发力量的50%。参加首届进博会后,医科达本土化进程全面提速,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与国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今年实现全线产品本土化生产。医科达帮助中国培养放疗技术临床应用人才,创始人强调因中国大市场带来机遇,8年进博从未缺席。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