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热度飙升,小鹏汽车月涨超20%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2945阅读 2025-11-11 11:08

Ai快讯 11月11日消息,受市场对机器人的热度持续攀升影响,港股相关概念股持续走强。截至发稿,小鹏汽车 - W(09868.HK)涨14.24%、小米集团 - W(01810.HK)涨2.08%、盛业(06069.HK)涨2.04%。

以近期大涨的小鹏汽车为例,该公司在科技日上发布名为IRON的人形机器人,其动作流畅自然,人工智能先进,引发广泛关注。为回应外界对机器人真实性的质疑,小鹏在发布会现场切割机器人外壳,展示内部机械结构。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亲自登台澄清,证实IRON完全由机械与AI驱动,凭借仿人类脊柱设计、灵活关节与人工智能系统,实现高度拟人的运动效果。此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自11月以来,小鹏汽车累计涨超20%。

除机器人概念外,小鹏汽车基本面也在持续改善。据机构预测,小鹏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营收204.28亿元。

花旗、德银等多家头部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看好小鹏汽车。花旗认为,小鹏汽车虽处于量化新业务盈利能力的早期阶段,但这将为股票带来良好市场情绪,有助其估值从过去新能源车的估值水平,逐步提升至与AI、科技及Robotaxi连结的更高溢价水平。德意志银行称“小鹏汽车迈向具身智能全球领导者地位一大步”。中金公司给出小鹏汽车“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同时维持港股、美股目标108港元/股、28美元/股。摩根士丹利对小鹏汽车评级为“增持”,目标价设为30美元/股。

中信证券指出,从当前到2026年,随着小鹏VLA、机器人等量产落地,公司会逐渐从“新势力汽车公司”的定位,转变为“探索物理AI前沿技术的科技公司”。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实地调研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商已启动“产能先行”策略,正在中国及海外积极规划产能,以支持潜在的人形机器人大规模生产。报告显示,大多数供应商规划的年产能规模介于10万台到100万台机器人等效单位之间。高盛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到2035年的出货量为138万台。供应链公司普遍将大规模量产的爆发点锁定在2026年下半年。高盛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特斯拉Optimus、智元、乐聚、小鹏等机器人客户,暗示这些客户可能更倾向于依赖外部供应商启动机器人的批量生产。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相关标签:

港股动态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