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11月17日,中伟股份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港股股票简称为中伟新材,股票代码为02579。截至17日上午收盘,中伟新材报32.30港元/股,“A+H”总市值为495亿元。
根据每股H股发售价34港元计算,经扣除全球发售相关承销佣金及其他估计费用后,并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中伟新材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4.33亿港元。
自2020年1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以来,中伟股份进行了多项资本运作。
在融资方面,2021年、2022年连续实施定向增发融资,分别融资50亿元、43.07亿元,资金投向广西三元材料、印尼及国内高冰镍、贵州硫酸镍及磷酸铁等核心产能建设与上游资源项目。
在战略并购上,积极开展纵向并购重组,收购印尼镍资源项目(DHPL)、投资锂电池回收企业(SungEelHitech),对贵州中伟循环、新能源、储能等子公司增资扩股,构建了从镍矿、磷矿资源到冶炼加工,再到电池回收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在管控风险方面,面对原材料价格及汇率波动,运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开展套期保值,明确设定大宗商品(钴、镍等)和外汇(美元、欧元等)套保风险限额,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使用套期保值保证金4.20亿元。
中伟股份上市之初,A股总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元,后期有所回调。中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值是企业价值的外在体现,公司需做好自身经营,技术、盈利、生态做好后,市值将会重估。
中伟股份规划了三条企业价值跃升路径。一是锚定技术深耕,突破高镍、固态电池、钠电等材料底层创新;二是聚焦盈利提升,通过全球资源整合强化成本优势,以数智化提质增效;三是夯实生态根基,扎实“资源开发 - 材料智造 - 全球循环”的生态闭环,与全球客户深度绑定,拓展新产品。
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十万辆级跨越到千万辆级,稳居全球第一。中伟股份的发展轨迹与这一成就的达成几乎同步。
中伟股份总资产从2017年末的20.29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746.94亿元,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8.61亿元增至2024年的402.23亿元,扣非净利润从2017年的0.12亿元增至2024年的12.81亿元;在全球建立10大产业基地,2024年底全球员工超过1.6万人。
中伟股份有三个“先人一步”。一是预判高镍化趋势,率先量产8系、9系高镍前驱体;二是率先瞄准海外市场需求,2016年与韩国LG等企业建立合作,启动韩国、摩洛哥材料基地建设,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占比达44.5%,2025年上半年占比突破50%;三是2021年前瞻性开启“产业出海”,布局印尼镍资源,已在印尼建成四大产业基地,可满足前驱体生产的镍系原料100%自供,规模化生产电解镍、电解钴等新能源金属产品。
中伟股份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新材料科学公司,除筑牢镍系、钴系等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位置外,还追求行业科学技术领先、全球化能力领先、经济效益领先及社会责任领先。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