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O板块再度走强、国产光刻机获重要技术突破,半导体产业多点开花,芯片ETF龙头(159801)一度涨超3%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6895阅读 2025-11-27 12:40

近期CPO板块持续走强,背后是技术落地、需求爆发与政策支持的多重共振。2025年作为CPO产业化元年,科技巨头开展组网试点,行业迈入商业化阶段。AI算力需求激增成为核心驱动,CPO技术凭借高带宽、低功耗优势适配AI集群需求。机构预测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2亿美元,2030年突破81亿美元;叠加政策支持与国产技术突破,中际旭创等龙头凭借量产能力和客户资源领跑,部分企业2025年营收增速预计超50%。

半导体行业再传重磅!11月25日,思瑞浦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这一并购若顺利完成,将有望重塑中国模拟芯片产业格局,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平台型芯片企业。

产业方面消息,11月25日,上海芯上微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MIES)再传捷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350nm步进光刻机(AST6200)正式完成出厂调试与验收,启程发往客户现场,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半导体光刻设备领域再次实现关键突破。业内人士表示,全球模拟芯片巨头TI、ADI等均是通过持续并购实现成长壮大。本次并购将有望推动思瑞浦营收规模及盈利水平进入行业前列,增强其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与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信证券指出,2025年以来中美科技股均取得亮眼成绩,算力板块涨幅领跑市场,模型和应用侧亦出现局部爆发机会。展望2026年,国产算力方兴未艾,业绩弹性及投资确定性兼备,有望复刻美股2023年以来的长牛行情。一方面,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在海外管制下发展紧迫性增强,国产化替代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厂已初步探索出超节点等解决方案,以多卡数量优势补足单卡性能劣势,实现算力突围。多卡集群的建设对零组件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并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更大的投资机遇,液冷、存储、电源、光模块、PCB、量子计算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更高的业绩弹性。模型和应用侧亦有望迎来局部爆发机遇,我们看好AI全面赋能下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以及AI广告、AI Agent、AI视频生成、商业化自动驾驶等落地速度较快的AI应用赛道。

东吴证券指出,当前,以谷歌和阿里为代表的AI巨头已成功构建从算力投入、模型训练到应用变现的商业闭环。为巩固竞争优势,两家公司均计划大幅提升资本开支,乐观的投入预期正沿着产业链向下传导。在此背景下,算力基础设施市场远未触及天花板,光模块/器件等核心环节将共同受益于这场宏大的技术迭代,相关供应链企业有望迎来实质性的业绩支撑。

场内ETF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7日 10:36,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980017)强势上涨2.64%,芯片ETF龙头(159801)上涨2.46%,盘中最高涨超3%。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1月26日,芯片ETF龙头近3月累计上涨3.5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1.26%,其中权重股寒武纪上涨12.29%,中芯国际上涨10.58%,海光信息上涨10.35%,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个股跟涨。

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6日,芯片ETF龙头近3月规模增长11.12亿元,实现显著增长,份额方面,芯片ETF龙头近3月份额增长12.09亿份,实现显著增长。资金流入方面,芯片ETF龙头近18个交易日内有10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9414.23万元。

芯片ETF龙头(159801),紧密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是反映A股市场芯片产业整体表现的核心指数,由沪深北交易所中流动性好、规模最大的30只芯片行业股票构成,覆盖半导体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全产业链。场外联接(A类:012629;C类:012630;F类:021945)。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