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东风:“拯救”故乡 | 中国老村长㊵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林振兴 2873阅读 2019-07-29 15:41

郝东风:“拯救”故乡 | 中国

  编者按: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中国老村长】河北省平山县郝家洼村郝东风。

  出品人丨贺寅宇

  总策划丨陈海保

  统筹丨王川 潘宇凌 王敬宾

  撰文丨林振兴

  摄影摄像丨莫少衡

 编辑丨赵星雯

  “如果故乡没了,根就断了,何以安身立命?”

  7年前,郝东风选择“往回走”,开始实施“拯救郝家洼村计划”。他曾在县城经商20余年。

  白天,他巡视着村中的山山峁峁;夜晚,他是村庄的“哨兵”,机警地倾听着村里的一切声响,执拗地坚持着留住郝家洼村的梦想。

  连续两年的除夕夜,郝东风都留守在村里,一来冬季防火压力比较大,二来陪着村里3个孤寡老人一起过春节。他包好饺子、烙好馅饼,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很有仪式感地追逐记忆中的年味。

  郝家洼村位于合河口乡西部,距平山县城106公里,海拔1100米,夏季凉爽,曾有300多人在此安家落户。因山多林少、缺水少地,水旱灾害频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迁至平山镇,现村里仅有29户,72人。

  随着人口逐渐外流,村里十室九空,外围的土坯瓦房悉数坍塌,杂草在碎石路缝中肆意生长,空荡的四合院落内灌木已齐人高。

  “自从郝村长回村,委任支书兼村主任后,村子完全变了。”一位村民感慨。

  郝东风鼓励百姓返村“盖房子”,统一规划,将原来破旧散乱的泥砖房改建为二层小洋房,并配套完善了道路、供水、电暖、排污、绿化、休闲、通信等设施,彻底改善村容村貌。

  他将一片菜地和河道改造成了大公园和广场,这些工程不对外承包,而是带动本村贫困户和青壮年劳动力参与,每人每天120元。

  为了不拖欠村民的工资,很多笔项目款项都是郝东风自己先垫付,近三年陆陆续续垫资了30余万,媳妇对此多有抱怨,“为何好好的生意不去经营,而把90%时间都花在村上。”

  他决心打好乡村旅游这张“生态牌”,将农民的小洋房发展成客栈、民宿和农家乐,这不仅可以通过收取房租增加村民的收入,还可以念活“发展经”,向客人出售生态鸡肉、猪肉,以及土豆、豆角等绿色食品,实现传统农村“农+旅”的华丽转身。

郝东风:“拯救”故乡 | 中国

  “村民加上外边的游客,不超过300人是最好的,一旦超过村里就不太僻静,会产生很多噪音。” 他对来村的旅客进行限流,要保证起码的安静整洁。

  正当郝东风带领大伙风风火火搞旅游时,碧桂园给郝家洼村来了个锦上添花,联合成立了土豆种植示范基地,将村口10亩的荒地盘活,种植有紫土豆和夏土豆,引入山泉水灌溉。

  今年清明节前后,碧桂园平山扶贫项目部全体队员和当地村民一起将4000斤的土豆种子播撒下去。郝东风每天跑来这10亩地上查看土豆的生长情况,从翻地、种地、管理到收获都亲力亲为。

  土豆种植基地现有固定员工11名,郝东风选用村里及周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劳动力用工及订单式种植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再过一个月,土豆就可以丰收了。喝着山泉水,吃着自己种的土豆,郝东风没有具体地想过自己坚守的意义,只是觉得在山里睡得踏实,星星更明亮些。

  他有个小小的心愿,等郝家洼村一间间农家乐兴建起来,土豆成为产业,到时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会陆续回村效力。

郝东风:“拯救”故乡 | 中国

  这很像是在寻找自己的翻版故事。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郝东风对话精选:

  乐居财经:郝家洼村的现状如何?

  郝东风:郝家洼以前称“郝家凹”,因村中郝姓居多,且村庄位于半山腰凹中而得名,后因笔误而成郝家洼。郝家洼村原有西串和牛圈沟两个自然庄,约300多口人。

  1978年,牛圈沟山洪暴发形成泥石流,侥幸逃生的村民因无法生存而搬迁至合河口村。2004年,平山县对深山区贫困村实施扶贫搬迁,郝家洼村10户41人搬迁至平山镇的王平村北岭,与其他几个搬迁村组成王平新村。

  乐居财经:您为什么从平山县回到郝家洼村?

  郝东风:我想把村在搞得繁荣一些,不能让咱们村消亡。其实繁荣不是说像大都市那样,还是让人们回归,让走出去的人回来。我是2012年1月回来的,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996年至1999年在平山县温塘宾馆工作,1999年至2001年在平山县温塘交通宾馆工作,之后在平山县锦绣山河会议接待中心工作。

  乐居财经:当时回来之后的想法是什么?

  郝东风:那时候想把郝家洼村打造成景区,准备开发旅游,我的微信号就是景区名称,公司已经注册下来了,叫翠松山。从沟里边往里走,海拔最高是1500米,广场海拔是1070米,最适合人居住了。剩余的老房子全部拆掉,建一个社区,或者搞成类似于丽江古镇可以居住,也可以参观的房子。

  乐居财经:对于郝家洼村是否有新的规划?

  郝东风:因为政府对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比较严格,我现在就换了思路,鼓励村民“回归”,支持盖房子。一方面鼓励他们自己居住,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尽量弄成民宿、农家乐之类的。现在主要是先搞村里基础建设,下一步也在修点登山设施,避暑的客人可以来散散步,简单登山,保证人家安全。

郝东风:“拯救”故乡 | 中国

  乐居财经:村民重新翻修房子需要多少费用?

  郝东风:平房盖一平米的话,一般1200元,如果瓦房,一平米差不多1800元。基本上一户能盖二层,差不多160平,一层可能就是80平。如果资金困难的村民,村委就按照成本价借款,没有利息,如果村民三年给不起钱,可把时间延长至五年。

  乐居财经: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碧桂园老村长”?

  郝东风:去年10月开始,主要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协助当地的碧桂园帮扶小组人员与村民沟通,将资金、政策、脱贫意志带到每家每户。

  碧桂园与平山翠松山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土豆种植示范基地,把10亩荒地利用起来,发展特色土豆种植,通过辐射周边贫困劳动力用工及订单式种植的方式带动贫困户。现在,一个人在土豆基地的工资差不多有4000块。

  乐居财经:郝家洼村的脱贫情况?

  郝东风:本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户、45人。2015年脱贫户1户1人,2016年脱贫户5户8人,2017年脱贫15户36人,2018年脱贫2户10人。

  乐居财经:扶贫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

  郝东风:我们村委员闫云良家庭困难,他本人骨头坏死,媳妇40多岁时癌症去世了。自己家有三个孩子,大闺女在唐山学院,二闺女今年高考完了,儿子现在小升初。家庭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关键他还有一个聋哑人兄弟,不得不照顾他兄弟的两个孩子。他家孩子上大学,我资助一千块钱,上高中我资助500块钱,并鼓励他养牛羊猪,增加额外的收入。

  乐居财经:碧桂园有没有通过什么措施帮扶这个深度贫困户?

  郝东风:党建方面,碧桂园平山扶贫工作组开展了暖冬行动,为闫云良送去御寒军大衣;产业方面,为闫云良免费发放6只猪仔,然后定价回收,他本人也经常到土豆种植基地打工;教育方面,资助闫云良家三个孩子,资助金额分别为3000元、2000元、1000元,总计6000元;健康扶贫,为闫云良免费入防返贫意外保险。

  >>专题 | 中国“老村长”访谈录

郝东风:“拯救”故乡 | 中国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