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城完成集中供地首秀 土拍“角斗场”房企“马太效应”明显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贝果财经 7.0w阅读 2021-06-05 09:08

  近日,上海即将迎来集中供地的首秀,而截至6月3日,合肥、苏州、宁波、南京、无锡、杭州等19个城市已经陆续完成了第一批集中住宅用地出让的拍卖,且这19个城市首轮集中供地的成交总额已经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今年2月,为了平抑地价,自然资源部发布了集中供地的调控文件,此后部分城市陆续公布本地在2021年的供地计划。对于各地的供地差异,在近期易居克而瑞第28届地产金融形势发布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评论道,重点城市首批宅地集中供应规模与2021年宅地计划供应规模比较,城市供地节奏差异巨大,其中广州供地最为“积极”,而深圳相对“保守”。

  在4月中旬,长春市成为了全国集中供地的“首发”城市。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闸”,土拍市场的“战况”却异常激烈,限价被频频触发,全国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也升至三年来的新高。

  克而瑞发布的4月土地市场月报显示,由于优质地块频出,当月全国300个城市的经营性土地的平均溢价率,从3月的17.8%涨至25.4%。而最近三年,全国经营性土地的平均溢价率多在18%以下。此外,规模房企相较于中小型房企,具有更大的优势。

  集中供地的“上半场”角逐

  随着合肥市和郑州市这两个城市首轮集中供地的拍卖在6月3日落槌,目前已有19个城市完成了集中供地的首秀,且集中供地的成交总额已经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作为最受关注的城市之一,上海也将于近日开启第一轮住宅用地出让的拍卖。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上海第一批集中供应的土地数量将达到52宗。

  此外,上海还将实施“限价+一次性报价”的竞拍模式,即设置了地块的起始价格、中止价和最高报价,并规定溢价率达到10%时就封顶。当达到上限后,以一次书面报价为准,同时不得超过最高报价,并以最接近一次书面报价平均价的原则确定竞得人。

  在此前19个首轮集中拍地的城市,土拍市场的表现差异明显。

  4月末,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行集中供地的城市,竞价异常激烈,在出让的16宗土地中,有15宗拍至封顶价,且土拍的工作时间由两天延长至了三天。

  据悉,无锡首批集中供地累计成交16幅,虽然土地数量较少,但平均成交楼面价达到了1.35万元/平方米,比2020年上涨了30%左右,一半左右的地块刷新了地区历史楼面价。与此同时,无锡市对土地进行了限价,最高溢价率不得超过20%,竞拍达到最高限价后通过竞配建、竞自持和摇号确定土地归属。

  同样规定了“封顶自持”的杭州市,在土拍首日的前一晚,有四分之三的地块在自由报价阶段便已“价格封顶”。5月初,杭州共集中出让57宗涉宅用地,总建筑面积757万平方米,总起价934.7亿元,最终溢价成交1178亿元。

  备受瞩目的北京市,也于5月中旬完成了集中供地的土拍,共进行了4天。

  最终,30宗土地成交价达到1109.71亿元,楼面均价为3万元/平方米。其中1宗以招标形式出让,另29宗采取挂牌竞价的程序出让。29宗以挂牌形式出让的土地中,有4宗底价成交、3宗合理溢价、另22宗均触及最高土地限价。

  由于所有地块均设置了上限价格,被严格管控,此次北京集中出让的土地平均溢价率9.5%,并不高。但有分析称,实际上,由于竞报公租房面积、政府持有产权等,房企可售面积减少,到手土地的实际溢价率远远高于表面溢价率。

  规模化房企优势凸显

  在热火朝天的土拍市场,有众多房企博弈。目前博弈的结果显示,规模房企正成为集中供地机制下的最大赢家。

  克而瑞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无锡,75%的地块均被前50强房企拍得;在杭州,被前50强房企收入的土地数量达到了45%。

  此外,多家房企联合拿地,也成为此轮集中拍地的典型特征。联合拿地不仅成为中小房企突围之道,更成为规模房企抱团取暖的一大方式。克而瑞统计的相关信息显示,滨江和融信便联合在杭州竞拍拿到4宗地块,总价高达172亿元。

  集中供地的制度,正使得房地产行业的逻辑在发生改变。行业格局迎来重塑,也给企业投资布局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便是资金问题,克而瑞证券首席分析师孙杨在易居克而瑞第28届地产金融形势发布会上坦言,在双集中政策下,房企分化明显,在短时间内对保证金和前融的需求大大提升,除去短期负债后在手现金的剩余量越多,公司的安全边际相对越高,对于高息资金的需求量则越低。

  “前融和保证金短期内成本较高,是投资机会,市场会增加新的参与方。房企合作增加,中小房企在优质项目上的并表权争夺压力加大,可能会影响未来财务上的表现。”孙杨指出,城市开发界面逐渐分化,非特色房企将逐渐边缘化。

  除此之外,作为非头部房企,区域深耕、产品力、项目操盘能力、双集中城市补货的情况和权益也是未来弱化资本市场担忧的关键。

  港龙中国执行总裁姜炜同样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在双集中制度下,资金周转和以往的高周转不一样。”企业的资金是核心能力。

  尽管近期“地王”频现,房企一拥而上,进而致使地价攀升,但是姜炜提醒道,行业需要更多的理智和冷静。他指出,集中供地政策提高了土地市场透明度,理论上应该是利于地价降低。“对于新政不需要过度紧张,调控不会急转弯。”

  与此同时,姜炜也给中小房企提出了应对策略:“站在投资端的角度来分析,中小房企要认清形势,学会经营低利润项目,未来的行业将会更透明、更公开、更激烈、更残酷,不具备先发优势的中小房企要认清形势、谋定后动。”

  作为成长型房企的代表之一,龙记泰信集团的执行总裁杨江辉也在上述发布会上坦言:“中小房企融资更难,服务和产品将遭受降维打击。”集中供地影响下,城市区域竞争压力增强,房企更倾向合作,回款周期将会拉长。

  尽管“留给成长型房企的窗口越来越少”,然而在他看来,窗口仍然存在。“成长型房企要先定期望目标,再定具体战略,其次基于期望目标倒逼和基于企业现有资源顺推战略,定期复盘。关注投融资资源、运营节奏、资产结构、现金流表现、组织管理。”

来源:贝果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