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不足两千套!业内:会逐步复苏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南方都市报 4.1w阅读 2022-10-09 17:55

  深圳楼市如今呈现两极分化局面:新房市场喜迎“金九”,而二手楼市表现持续疲乏。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乐有家研究中心近期数据显示,9月深圳全市二手住宅过户量为1730套,环比再降14%,深圳二手楼成交量已连跌4个月。

  但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近期“打包”出台的诸多楼市利好政策,大部分已在深圳落地执行。接受记者对话的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政策的积极影响已在慢慢显现,未来深圳楼市成交会逐步复苏。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已连跌4个月

  数据显示,9月深圳全市二手住宅过户量为1730套,跌破2000套大关,环比跌幅14%,这也是四个月来首次两位数跌幅。

  

  分区域来看,9月,除坪山和大鹏因低基数呈现高增长外,深圳其他主要区域成交量环比均见跌。其中,“刚需重地”龙岗接棒福田成为9月过户量榜首,过户量达到419套,但环比仍下跌6%;福田以349套排第二,环比下跌24%;罗湖过户270套,环比下跌6%;南山过户265套,环比下跌19%;宝安在龙华被拆分出来后,过户量降至176套,环比下跌18%;龙华过户148套,环比下跌8%;光明作为新发展地区,二手住宅存量较少,9月过户量倒数第二,过户17套,环比下跌26%。

  

  挂牌和成交价都降了,但挂牌价仍高过参考价

  挂牌价方面,9月乐有家研究中心监控到的业主挂牌价持续下滑,全市环比跌幅0.22%。片区挂牌价上,环比上涨的区域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处于下跌态势。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找房平台中发现,不少房源标注了“14天内降价xx万元”,降价区间普遍处于10万-150万元区间,记者对几套降价幅度较大的房源询价,得到的挂牌价依旧比标注的参考价高出不少。对此有中介表示,降价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趋势,属于正常情况。“很多业主以前的挂牌价提的很高,现在哪怕降价了也并没有触底,降到参考价附近的房源很少”。

  成交价方面,乐有家研究中心指出,9月深圳二手房价格仍然处于跌势,但跌幅相较8月有所收窄。数据显示,9月深圳二手房价环比下跌2%,同比下跌3%。

  利好政策“打包”发布,深圳已部分落地

  与过往数据比照,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已出现四连跌。乐有家研究中心指出,“9月深圳二手楼市依然受疫情影响,市场亟需实际性的政策提振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国庆前夕国家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其成效或将体现在第四季度楼市中。其中,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6-8月销售价格同比环比连续下降的城市可维持、下调、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70城中已至少有23城符合条件;9月30日,财政部发文宣布,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一年内在同一城市达成“卖一买一”的购房者可退已缴纳个税;同日央行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

  关于政策落地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分别咨询了深圳市税务局、政务服务热线以及了解政策的中介后获悉,除第一项政策深圳不符合条件无法执行外,后两项均已正式落地。其中,关于“卖一买一”退个税政策,该名中介表示,由于10月1日刚执行,目前尚未出现已享受政策的业主案例。

  业内:

  近期政策有积极影响,未来楼市会逐步复苏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记者对话时表示,深圳的新房市场也只有个别豪宅项目的行情较好。整体来看,新房楼市大环境仍面临各种压力,非常不稳定;而二手房跟着新房走,因此也会存在一定的压力。严跃进还指出,近期疫情防控收紧也将会对楼市造成冲击。

  另一方面,财经评论员刘晓博向记者分析称,深圳二手房市场变得空前寒冷,主要由于深圳本身是一个高杠杆城市,住户贷款余额仅次于上海,但深圳只有大约200万红本商品房,所以深圳每套房上附加的贷款可能是全国最高的;同时,深圳对外经济依赖度也比较高,当经济低迷的时候,深圳居民的压力相对较大,很多人会转向观望;另外,2020年的“7·15”调控要求深圳户籍居民必须有3年社保,才能获得购房资格,这给深圳住房市场造成了3年的“需求断层”,同时参考价制度也提高了购买二手房的实际首付比例。

  严跃进表示,未来楼市会总体逐步复苏,“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不能体现在具体的月份数据上;不过对于市场的预测还需更加谨慎”。同时他表示,近日多项政策的出台也会给楼市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刘晓博指出,深圳市场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再加上自有住房率非常低,几乎是全球大城市里最低的,所以前景并不悲观。他认为,9月和10月是底部,未来成交量会逐步好转,因为“深圳刚需和改善需求仍然强劲”。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