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家房企撤了“评级”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王彦杰 4.2w阅读 2022-10-27 16:50

文/乐居财经 王彦杰

站在悬崖边的房企正在纷纷撤销“评级”。

10月24日,复星国际官网公告,已于2022年10月12日正式通知穆迪,终止与其就评级服务的商业合作,并从当日起停止向其提供相关信息。除复星国际外,10月至今,包括融创中国、中国恒大、景瑞控股等多家房企先后被标普、穆迪信用机构撤销评级。

若将时间线拉长,去年下半年至今,标普、惠誉和穆迪至少撤销了约70家开发商的评级。

据悉,房企撤销评级的导火索系“房企被信用机构被动降级”。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标普、惠誉、穆迪基于对国内收紧的地产环境,陆续对多家房企进行评级下调、展望负面,高达250余次。

由此可见,信用机构对国内地产的前景,产生了持续悲观的预期。今年5月初,穆迪还发布报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2022年销售仍将保持疲弱,支持性政策发挥效果仍需时间。

资料显示,信用评级最初服务于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因蓬勃的铁路建设而崛起的债券市场,由亨利·瓦纳姆·普尔先生建立于1860年。发展至今,信用评级成为一种“公信力产品”,信用评级机构则被视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枢纽之一。

而对于房企来说,“撤销评级”意味着放弃了在公开市场发债融资的机会。有业内人士表示,放弃评级另一方面也会引发房企融资难度加大,因金融机构无法参考更多第三方机构的评级,会对企业财务评判、预付款能力判断尤其是未来的偿债能力产生更为保守的评判策略。

也有媒体认为,如今的房地产行业环境已变,出险的民营房企不断增多,房企忙于处理债务问题无暇他顾,境外融资基本处于暂停状态。从当前来看,评级的实际作用有所降低。

面对房地产市场因政策、疫情等因素持续下行,信用机构“无差别”下调评级,房企可谓显得有点“委屈”,也有房企拿出事实打脸信用机构。

例如在穆迪下调海伦堡评级前,其刚刚提前偿还了一笔8.63亿元的公司债券,向外界展示了一下公司较好的流动性;碧桂园也提前回购了4.11亿美元票据以回击信用评级机构;建业地产也曾在公告中表示,“穆迪没有充分了解公司的再融资及还款计划,以及积极开拓新融资管道的举措”。

多家房企纷纷主动“撤退”,也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房企先发制人,主动放弃评级,以免被负面舆情弄得焦头烂额,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放弃评级也就等于减轻了维护评级的负担。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这些评级机构来说,房企纷纷放弃评级也将使他们流失一大批客户。

相关标签:

保险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