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和净利双降,卖甜牛奶年入14亿的李子园,没能靠提价“脱困”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直通IPO 韩文静 4.3w阅读 2023-02-07 19:10
在乳制品行业,李子园是名副其实的“前辈”。
文丨直通IPO ID:zhitongIPO

作者丨韩文静

曾是无数90后的童年回忆,甚至与娃哈哈齐名的李子园,正陷入尴尬境地。
今年2月初,李子园发布业绩公告,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37亿元,同比下降4.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15.29%。
李子园称,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下降,主要原因为新冠疫情反复导致的市场影响,以及原材料、能源涨价导致的成本上升等。
目前,李子园的主要业务是含乳饮料,主要产品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乳味风味饮料等。
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李子园含乳饮料营业收入10.29亿,占比96.91%;2020年-2021年,含乳饮料为李子园分别贡献了96.90%、97.45%的营收。
事实上,在乳制品行业,李子园是名副其实的“前辈”,公司成立于1994年,早于光明乳业2年,更早于蒙牛5年。2021年2月,李子园顺利登陆A股成为“甜牛奶第一股”。
为何这家上市两年的老牌甜牛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掉队”?
首先是产品销售层面,李子园以经销模式为主,直销模式为辅。在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李子园则将渠道重心放在了经销商上,错失了这一风口。
2020-2021年,李子园电子商务渠道实现营业收入依次为4546.32万,5092.56万,占比仅为为4.22%、3.46%。
其次是区域限制,李子园销售的地域性限制十分明显,公司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分布于华东地区。李子园方面曾表示,“公司对华东地区依赖程度依然较高,因此该区域的市场容量、市场开拓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此外,公司的业绩严重依赖单一产品。时至今日,“李子园”已走过了28个年头,但能拿得出手的产品依然是甜牛奶系列。
为此,李子园过去几年也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尝试了各种新品。先后推出了零脂肪乳酸菌饮品、榴莲牛奶、果蔬酸奶饮品、咖啡牛奶饮品、椰汁牛奶饮品、果蔬乳酸菌乳饮品、0糖0卡电解质水等产品。
然而,李子园的多元化之路效果甚微。丰富的矩阵产品并没为李子园带来有效收益,2021年含乳饮料以外的其他产品收入不增反减。
去年六月,李子园公告称,因部分原辅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决定自2022年7月1日起上调部分甜牛奶乳饮料及风味乳饮料系列产品出厂价,提价产品占全品类的85%以上,提价幅度为6%-9%不等。
涨了价的李子园,却没涨利润,业绩下降也宣告了涨价策略暂时失灵。仅靠情怀,李子园还能走多远?

(首图来源:壹图网

“在看”我了吗?

来源:直通IPO

作者:韩文静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