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之王,趁机抄底了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拾遗地 十一弟 8.6w阅读 2023-12-14 16:48

文/十一弟

潘石屹夫妇去美国之前,想把SOHO中国卖掉套现。

当时,他们找到了外资接盘侠——

黑石集团。

它打算以最高236亿港元的代价,买下SOHO中国。

每股收购价为5港元。

SOHO中国在二级市场的报价,已经跌到了3.8港元/股。

黑石给潘石屹夫妇开出的收购价,溢价了三成以上。

作为一家另类投资的私募巨头,黑石有一个投资理念——

Buy it,Fix it,Sell it。

本质上,就是“低买高卖”——

瞅准时机,低价抄底,重整以后,高价卖出。

SOHO中国主要在北京、上海这两大核心城市,持有商业物业收租——

北京的望京SOHO、光华路SOHO、银河SOHO、丽泽SOHO;

上海的SOHO复兴广场、外滩SOHO、SOHO天山广场、古北SOHO。

彼时,SOHO中国在港股的市值,不到200亿港元。

但它手上的这几处商业物业,整体估值超过了636亿。

黑石最多只需要236亿港元,就能拿下SOHO中国。

这绝对是一个抄底的机会。

港股上市的SOHO中国,搭建了红筹架构。

潘石屹夫妇与黑石之间,上百亿的股权与资金交割,都将在境外完成。

这笔大交易,潘石屹夫妇脱手走人的意图,相当明显。

把SOHO中国卖掉以后,他们能够套现143亿港元。

结果,监管部门对其发起了反垄断立案审查,拦截下来了。

最终,交易作罢——

黑石趁机抄底,没能成功;潘石屹夫妇套现离场,也落空了。

收购告吹的第二天,央视直播了美网女单决赛,潘石屹夫妇出现在了看台上。

如今,潘石屹夫妇仍是SOHO中国的大股东。

北京、上海的这几处核心商业物业,已经没办法腾挪搬走了。

这一大摊子,留在了国内。

去年,潘石屹和张欣,卸任了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忙于他们的艺术和慈善事业了。

单伟建掌控的私募巨头——太盟投资集团(PAG),是另一个版本的黑石。

由于投资风格相似,在私募市场上,太盟投资集团被称为“亚洲小黑石”。

黑石曾经是太盟投资集团的一个重要股东——

当时,它以4亿美元的代价,拿到了太盟投资集团20%的股权。

黑石的投资理念是“Buy it,Fix it,Sell it”。

单伟建一手创办的太盟投资集团,投资风格如出一辙——

“Buyout”,即控股型交易。

这是一种叠加了投资和经营双重语境的投资策略——

抄底收购,提升资产价值以后卖出的资本获利方式。

由于往往涉及巨额资金,交易繁琐且有控制权争夺。

在资本市场上,Buyout有一种秃鹫式的神秘与狠辣。

创办了太盟投资集团的单伟建,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国商人。

他出生于北京,小学毕业遇上了动荡时期,之后整整十年没有上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几岁的单伟建,被分到了内蒙古戈壁滩,一待就是六年。

在苦寒的戈壁滩上,单伟建自学知识。

据说,无书可读时,他连杀虫剂手册都看。

几经周折,回到城市以后,单伟建重拾学业。

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他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了。

之后,单伟建留校任教,又去了美国留学。

他在旧金山大学读了MBA,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单伟建的导师,是当过美联储主席、财政部长的耶伦。

读完大学,他在世界银行、律师事务所、沃顿商学院任职过后,走进了金融市场。

先是加入了JP摩根,回到了香港。

很快,单伟建从卖方转到了抄底资产的买方。

他加入了以控股型收购为投资策略的新桥资本。

在新桥资本担任合伙人期间,单伟建主导的两笔大交易,让他攒下了盛名——

韩国第一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韩国第一银行陷入困境。

单伟建带领的新桥资本,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第一银行51%的股权。

入主以后,新桥资本进行了重整,将其转型为零售银行,扭亏为盈。

五年后,新桥资本退出,把韩国第一银行卖给了渣打银行,对价33亿美元。

单伟建一战成名。

2004年,新桥资本又以22亿的代价,拿下了深圳发展银行的控股权。

这是国内首例,也是唯一一桩由外资收购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交易。

新桥资本对深圳发展银行重整以后,将其卖给了平安集团。

当时,它持有深圳发展银行的股权,换成了大约164亿市值的平安集团的股票。

这成为了新桥资本最著名的退出交易之一。

于是,主导这两笔大交易的单伟建,有了“中国私募之王”的名声。

现在,轮到万达了。

两年前,单伟建最大的一笔投资,给了万达——

28亿美元。

由此,太盟投资集团拿到了万达10%的股权。

与太盟投资集团一同投资万达的,是一众豪华的资本——

周大福、碧桂园、中信资本、招商局资本、蚂蚁集团、中信证券、腾讯、基汇资本、中植集团、华平投资、合众人寿、香港源盛集团、九智资本。

他们向万达投资了大约381亿现金,换取了万达21.17%的股权。

这让万达上市前的估值,站上了1800亿。

王健林作了对赌——

若不能在今年底之前上市,将按照8%的年息,回购股权。

但万达的香港上市,被死死地卡在了半路上。

王健林的自信与激进,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

砸给万达的28亿美元,是太盟投资集团的一笔巨额押注。

万达上市遇阻,也让单伟建进退两难。

对万达的巨额押注,他在去年就讲过——

“这是最大的一笔投资,如果丢了28亿美元,那日子还能过吗?过不下去了,就得关门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丢钱,不是说赚多少,你少赚点死不了人。”

“你要是赔了钱的话,按照美国人的话来讲,有些脑袋就要掉了,这个活儿就保不住了。”

在万达这条船上,单伟建也不容易上岸了。

这两天,万达已经官宣了,跟太盟投资集团敲定了新的投资协议。

在对赌协议到期以后,太盟投资集团将会对万达进行再投资。

同时,还有新的投资人进来。

据说,重新敲定的投资协议,将给万达带来将近300亿的增量资金。

一纸协议,万达上市对赌、巨额赎回的警报,似乎解除了。

但十一弟更好奇的是——

在新的投资协议下,单伟建拿走了万达的几成股权,以及万达现在估值几何。

两年前,太盟投资集团的28亿美元,换取了万达10%的股权。

而十几名投资者的381亿资金,一共拿到了万达21.17%的股权。

王健林保留了万达78.83%的股权,对应万达的估值为1800亿。

新的投资协议里,王健林对万达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40%。

太盟投资集团等投资者,拿走了万达60%的股权。

也就是说,王健林换取再投资、300亿新进资金的条件,是让出万达将近四成的股权。

十一弟算了下,即便太盟投资集团等十几名投资者,都不回撤——

相当于680亿投资,换取万达60%的股权。

按此计算,万达的估值,也缩水到了1100亿左右。

实际上,有些资金压力更大投资者,已经退出了——

碧桂园。

两年前,碧桂园以32.3亿的现金,拿到了万达1.79%的股权。

现在退出时,它只拿回了30.7亿。

又是一笔让人困惑的交易——

万达上市对赌失败,碧桂园不仅没拿到8%的年息,还是折价拿回本金。

看来,在万达上市的这张赌桌上,碧桂园最终蚀了本。

王健林押上身家,丢进去了更大的筹码,再来一把。

而单伟建和他的太盟投资集团,已经趁低吸筹了。

兵临城下,风声鹤唳,这是城下之盟。

来源:拾遗地

作者:十一弟

相关标签:

债券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