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博上市首年业绩“变脸”,“海归”老板增持能否止跌?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野马财经 4.1w阅读 2024-02-18 11:24

作者/刘钦文、刘俊群 编辑/李白玉 来源/野马财经

格力博上市后的第一份成绩单让股民很不满。

2024年1月31日,格力博发布业绩预告表示,公司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为46亿元至47亿元,同期下降9.8%至11.7%;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7亿元至4.3亿元,同比下降239.1%至261.7%;预计扣非净利润为亏损3亿元至3.6亿元,同比下降235.7%至262.9%。

上市当年即巨亏,这立即引起深交所关注。2月6日,深交所火速向格力博发出关注函,要求格力博说明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对公司收入的具体影响;毛利率下降的合理性;销售费用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来源:格力博公告截图

对此,不少股民表示“上市就巨亏,问题公司!”“这一个月天天跌,还是大跌不反弹”“跌的怀疑人生”等,还有股民质疑格力博“造假”。

来源:股吧 截图

并且,自媒体“深水财经社”统计,目前1072家发布预告的上市公司中,2023年上市的仅10家,其中3家减亏、5家增亏。而预亏2家中,除了北交所上市的安达科技(830809.BJ),格力博是唯一一家上市当年即亏损的公司。

2019年、2020年,格力博还拥有超过200%的净利润增速;一年前,格力博顶着“新能源园林机械第一股”的光环、以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和市盈率成功上市。短短一年时间,格力博究竟发生了什么?

亏在哪了?

事实上,格力博的亏损早有预警。

2023年2月8日,格力博成功登陆创办板。格力博上市后的第一份季度报告就出现了营收、净利下滑的情况。2023年一季度,格力博营业收入为15.51亿元,微降0.77%。归母净利润为0.87亿元,同比下滑40.78%。

到第二季度时,格力博直接转为亏损。据格力博2023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1亿元, 同比下降18.79%,归母净利为亏损0.54亿元,同比下滑达121.24%。

对此,格力博解释称,主要因为零售批发商逐步转向主动去库存阶段,放缓了对供应商的采购节奏,公司产品销售有所下降。并且,为了去库存,格力博阶段性地加大产品促销力度,通过折扣优惠等方式下调部分老款产品价格。2023年上半年,格力博新能源园林机械产品毛利率25.26%,同比下降1.17%。

即使下游供应商的需求减弱,需要靠促销去库存。但格力博依旧认为,这是个抢夺市场的好时机。

“为了抢占市场有利位置,争取未来更大的收益,公司加大了销售投入,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销售人员增加、市场推广费用上升,并且由于公司规模和库存商品的增加,仓储费用也同比大幅增长。”

2023半年报显示,格力博销售费用3.98亿元,同比增长40.93%。

虽然格力博花了大量的销售费用,但依然未能止住业绩下跌趋势。到2023年第三季度时,格力博的亏损进一步加剧,营收为34.68亿元,同比下降16.93%;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下跌186.58%。

“跌跌不休”的趋势,在四季度依然未能止住。2023年营业收入预计为46亿元至47亿元,同比下降9.8%至11.7%;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7亿元至4.3亿元,同比下降239.1%至261.7%

根据格力博披露,业绩下降的原因与前三季度类似。包括:受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8%~11. 7%;营业收入及毛利率下降影响公司毛利减少1.9~2.1亿元;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同比增加2.7~2.9亿元;受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约1.3亿元。

亏损理由合理吗?

上市前后的巨大差异,让许多股民质疑格力博是否“造假”。

来源:股吧 截图

首先,格力博在财报中所言的“去库存”,确是锂电OPE整个行业2023年的关键词。

“经历连续两轮补库存之后,欧美国家零售商渠道库存来到历史高位,而需求端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下开始降温,因此自2022Q3开始零售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下单速度放缓,体现为处于上游生产端的国内代工商和品牌商订单增速下滑。”招商家电研究员纪向阳表示。

但明知下游供应商存在去自身库存,未有较高消费需求的情况,格力博依然选择砸下大把销售费用。

2023半年报显示,销售费用中,格力博的各个销售费用明细项目几乎都是翻倍式增长。其中工资薪酬从7547万元涨至9749万元,广告宣传及市场推广费从1.09亿元涨至1.28亿元,仓储费用从4168万元涨至8766万元。

来源:年报 截图

虽然在9月4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上,格力博表示,上半年销售费用的支出主要有三大块,人员薪资、市场推广和仓储,随着库存水平的下降,下半年仓储费用支出会下降。

但三季报上,格力博还是因销售渠道增加,仓储费增加和加大品牌建设市场推广所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26.66%。

意料之中的,钱花出去了,未能带来相应回报,格力博2023年营收、净利、毛利率全线下滑。

对此,格力博依然将原因归咎到下游供应商身上,“受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影响,公司的相关投入未实现预期的收入增长,2023年公司自有品牌业务收入与 2022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格力博的销售费用率低于同行,毛利率高于同行,这说明格力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但上市后,格力博的这份优势突然消失,增加了销售费用,毛利率却跌至同行平均水平。2019年至2022年、2023年1-6月,格力博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4.49%、35.10%、27.5%、25.72%、25.26%。

来源:《招股书》截图

“如果一个公司毛利率较高,说明公司产品的竞争力相比同行业其他公司要强,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谈判优势。可以推断,公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不会很高。如果公司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同时其销售费用率也低于同行业,这就不合情理了;同样,如果公司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同时其销售费用率也高于同行业,也一样不合情理。”财税专家马靖昊表示。

在格力博刚刚上市一个月后,2023年3月22日,时任公司财务总监的崔鹏、董事会秘书的季正华离任。其中,崔鹏2018年11月至今,任格力博财务总监,格力博董事、财务总监;季正华从2018年12月起,历任格力博的董事长助理,格力博董事会秘书。

截至2024年2月8日,格力博股价报收于11.35元/股,距离发行价(30.85元/股)跌幅达63.21%;总市值缩水至55.53亿元。

来源:同花顺 截图

股价跌至“膝盖”

海归硕士靠增持能“扳回一城”吗?

《招股书》显示,格力博成立于2002年,从2007年开始从事新能源园林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是全球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公司以自有品牌销售为主,产品按用途可分为割草机、打草机、清洗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智能割草机器人、智能坐骑式割草车等。目前,公司旗下有greenworks、POWERWORKS等品牌。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陈寅,出生于1973年,现年51岁。

陈寅有着丰富的外资企业工作经历。他曾在英国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便先后担任外资企业上海比欧西气体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一职,外资企业上海星杰克电动工具部总经理一职。后来,他还到芬兰Fiskars集团公司亚太采购中心担任总经理。

2016年,有着外资工作背景的陈寅,也为格力博引入了一位来自德国的外部投资者——STIHL。STIHL是一家园林机械制造商,同时也是格力博的客户。

2020年,格力博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并于2021年5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历经近三年时间,格力博在2023年2月8日如愿上市。彼时,其被外界称为“新能源园林机械第一股”。

上市后,格力博的股价表现一路上涨。其上市发行价为30.85元/股,上市首日最高价达到41.82元/股,最终以38.3元/股收盘,总市值达186.2亿元。

据2023年三季报显示,陈寅在格力博持股约为56.32%,以此计算,陈寅身价达104.87亿元。

谁知,格力博的股价上市即巅峰,仅1个月后,便“现出原形”,之后更是一路“坐滑梯”。2023年3月14日,格力博股价跌破发行价,当日最低价为29.17元/股。

陈寅身价也有所缩水,胡润百富榜显示,陈寅以55亿元的身家,首次登上《2023年胡润百富榜》。

来源:胡润百富榜 截图

银河证券表示,新股破发潮的演绎情况,与首发市盈率的高低存在着直接关系。《招股书》显示,格力博首发市盈率超63倍,显著高于行业33倍的市盈率。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7日,格力博的静态市盈率为18.09倍。

来源:同花顺 截图

面对如此情形,2024年2月6日,格力博发布了一则增持计划。该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GHHK或董事长陈寅拟在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计划金额在2500万元-5000万元之间。

只是,海归硕士陈寅的增持操作,能让下滑的股价“止步”吗?

你怎么看待格力博上市首年“业绩变脸”?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来源:野马财经

来源:野马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