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亏百亿被阿里减持,何小鹏向经销商施压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徐酒眠 1.8w阅读 2024-03-25 22:55

文/瑞财经 徐酒眠

何小鹏清晰地意识到,小鹏汽车创立以来的第10年,是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高强度竞争的第一年。

对此,他在今年祭出的策略是,将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加速渠道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

但小鹏汽车最近并不平静。

阿里巴巴近日通过旗下公司第二次减持小鹏的股份,共出售3300万份小鹏汽车美国存托股票(ADS),总价值约3.14亿美元,约合22.6亿人民币。

小鹏汽车(HK:09868/NYSE:XPEV)发布财报显示,2023年,其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约103.8亿元,毛利率跌至1.5%,汽车毛利率-1.6%;而上一年同期,前述三组数据则分别为-91.4亿元、11.5%、9.4%。

全年,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141601台,同比增长17.3%,仅完成原定销售目标20万辆的7成。

同期,昔日并驾齐驱的老对手理想和蔚来的交付数量,分别为37.6万辆、16万辆,后来者零跑的交付也居其之上,为14.4万辆。

可见在当前阶段,小鹏汽车已经在新势力造车势力中,明显掉队。

刊出业绩的前几天,小鹏汽车官网更新,曾经的两名元老级创始人夏珩、何涛分别卸去了联席总裁、高级副总裁职位,从“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变更为“终身荣誉”。

加上早在2017年就退出的杨春雷,至此三位创始人全部出局,小鹏汽车被外界看来进入了绝对的“何小鹏时代”。

从天使投资人到权力核心,何小鹏与他聚拢的新管理团队成员——总裁王凤英、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能否在这场残酷的角逐赛中,带领小鹏汽车弯道超车、如愿打赢翻身仗?

01

向经销商压库存

由于成本高企,发展新能源汽车一直被看作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达成规模效应才能体现盈利价值。新势力造车的海洋,全球目前上岸赚钱的也只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三家。

从这个角度看,比起亏损同比扩大13.6%至103.8亿元,小鹏汽车不如预期的交付量或许更令人焦灼。

拆分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都处在“销售低迷”和“毛利率为负”的不利局面中。第四季度反弹,交付量同比上涨170.9%、环比增长50%突破6万台,创收130亿元,综合毛利率和汽车毛利率环比扭负为正,分别为6.2%、4.1%。

不过,去年第四季度的涨势未能抹平前三季度的亏损;同时,交付量的回弹似乎也未能延续到今年。

2024年1月和2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8250辆和4545辆,环比分别下滑60%、44.9%,落后于问界、理想、蔚来、零跑、哪吒等。

财报披露,预计到2024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将交付约21000至22500辆汽车,同比增长约15.2%至23.4%。

据此计算,若要实现目标,眼下的3月份小鹏汽车需要交付8205辆至9705辆。大环境销售态势放缓,以及竞争对手来势汹汹,小鹏汽车要实现眼前的这个目标应该不会太轻松。

“今年是小鹏第十年,业绩实现要翻倍以上,组织要补充完成所有短板。”年初,何小鹏在春节开工信中给出指示,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实现业绩翻倍。据此而言,其年度交付目标应该要超过28万辆,月销要在2万以上。

有意思的是,业绩发布会上,面对投资者对交付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的追问,小鹏汽车管理层表示,并没定过这个年度目标。

交付数据表现不佳,小鹏汽车开始向经销商施加压力。

今年2月,在举办的经销商投资人大会上,总裁王凤英强调,经销商要储备库存。此番的业绩会上,何小鹏也透露,今年二季度开始,小鹏汽车将启动创新的经销商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半个月左右的渠道库存,加快终端交付速度,并充分激活经销商的积极性,提升销量。

2023年小鹏汽车共计淘汰超130家直营门店,同时引入160家汽车经销商。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小鹏汽车实体销售网络共有500家门店,覆盖181座城市。

不过,也有分析表示,向经销商压库存可以迅速回款,转移资金压力,但这一模式也有风险,产品必须在市场上足够强势,否则经销商会迫于销量压力降价促销,导致终端价格混乱。而且,由于要给经销商返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车辆毛利。

对于新势力而言,经销商模式是一把双刃剑。目前,还难以判断小鹏的渠道变革是否成功。

02

下沉市场内卷

渠道变革,提升销量,小鹏汽车除了用经销商模式逐步替换过往的直营模式,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覆盖率,也瞄向了下沉市场的争夺。

3月16日,何小鹏在某论坛上就曾透露,小鹏将推出全新品牌,驶向10-15万元级全球汽车市场。新的子品牌项目代号为“MONA”,首款车亮相的时机就定在了下个月的北京车展,上市和交付则安排在了今年三季度。

10万-15万元的区间,是市场份额最大的蛋糕,数据显示,2023年该车型销量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34%。

不过分食者也众多,包括比亚迪的秦和元家族、零跑、哪吒、长安启源等。其中,“价格屠夫”比亚迪曾表示,其在这一区间拥有定价权。去年比亚迪定价该区间的秦和元两款车型,分别卖了48.2万辆和41.2万辆。

作为这一区间新入局者,小鹏汽车要虎口夺食实非易事。不过,何小鹏依然信心满满,“它(新品牌首款车)会成为今年 A 级纯电市场最亮眼的爆款新车型”。

在财报电话会上,小鹏高管提到,作为与滴滴合作的车型,虽然当前主要是投放到C端市场,但在未来势必会有B端市场。在销量上面,顾宏地表示,MONA首款产品需要达到每个月过万的供应规模,才属于成功。

“经过过去10年的准备,我们终于准备好了我们的新品牌,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智驾汽车。”AI智驾大概率依然是小鹏汽车新品牌的最大卖点和竞争力。

目前,比亚迪、埃安等新能源汽车推出的同级产品中,鲜少有支持高阶智驾功能的车型,小鹏汽车新品牌或可以率先拽住这片空白市场。

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如何将智驾的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让走量起飞拉增盈利而不是扩大亏损,则是小鹏汽车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何小鹏介绍,除了让软件方面让系统覆盖到更多城市,从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车型开始,将采用新的技术方案使XNGP的硬件成本下降5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比亚迪、理想、华为等也在纷纷加码高阶智驾。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过去在智能泊车、智能驾驶方面,国内车厂做得最好的是小鹏汽车,但华为来了以后要改写这个局面。

03

“智驾”失去优势

财报电话会,有投资者向何小鹏提问,“和华为的技术比,小鹏的智驾技术如何继续维持在自动驾驶的绝对领先?”

对此,何小鹏回复称,在自动驾驶里面,华为与小鹏各有长板、各有千秋,“小鹏汽车只把自动驾驶做在自己跟少数合作伙伴上,比华为更加专注,更有能力形成战斗力。”

很长一段时间,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科技属性无人能及,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入局智能化转型的车企扩列,小鹏汽车正在失去曾经独属的科技护城河。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2023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为52.8亿元,同比仅增长1.2%。而根据财报显示,在过去5年里,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约为150亿。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底,小鹏汽车的研发人员从去年同期的6313人减少至5401人。

去年下半年,小鹏汽车智驾团队人员动荡,数十名中层员工已经离开,加入大卓科技、轻舟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

其中,年7月末,自动驾驶AI负责人刘兰个川离职;8月,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离职,宣布加入英伟达担任汽车业务副总裁,领导英伟达自动驾驶团队。

面对有钱有资源的华为,小鹏汽车要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保持智能化的领先,对于何小鹏和他的新核心团队而言,确实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很多友商都在收缩,不敢投入,我觉得这反而是我们的发展机遇。”华为等来势汹汹,降本增效中的小鹏汽车还是决定扩大研发投入。在开年的内部信中,何小鹏表示,2024年,小鹏汽车计划再招聘约4000人,同时研发预算同比增长超过40%。

“公司2023 年下半年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60亿元,全年经营现金流首次实现正增长。”业绩发布会上,何小鹏在发言中特别点出,截至2023年底,小鹏汽车拥有457亿元人民币的现金,“这使我们处于强大的财务状况,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和快速增长。”

不过瑞财经也注意到,同期,小鹏汽车的短期借款合共38.9亿元,应付账款及票据合共222.10亿元。总计约为260.96亿元,债务压力同样不小。

持续的业绩亏损,储备的资金弹药,还能够让小鹏汽车在这场持久战中坚持撑多久?

来源:瑞财经

作者:徐酒眠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