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分红后,英特派IPO主动撤了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孙肃博 8.0w阅读 2024-05-23 16:58


文/瑞财经  孙肃博

从2023年6月29日到2024年5月9日,英特派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英特派”)历时315天的IPO之路以自己撤单画上了句号。

从招股书中可以发现,英特派存在着诸多受争议的问题。譬如,其于递表前三年合计分红了3.52亿元。其中,2020年分红的金额是当期扣非归母净利的3.78倍。而其此次IPO,又要拿出3亿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责清单式管理”。

除了大额分红,英特派还存在财务内控不规范的问题。2020年-2022年,英特派合计通过供应商取得了7.75亿元的贷款。此外,三年时间,英特派还为客户的41亿元贷款提供了走账渠道。

01

实控人退股再入股

曾“暂时持有股权”被质疑是否违法

1.创始人之一女儿赖账股权转让款被告,被判付84万违约金

今年已经67岁的尹克勤,是无锡市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但实际上,他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并曾在北碚这片土地上工作了22年。

1980年7月-2002年10月,尹克勤就职于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以下称“重庆川仪一厂”),历任过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市场部部长、副厂长。

与无锡结缘,是在2001年。彼时,尹克勤与陈明明、汪边昆及吴显忠因各自拥有贵金属领域的资源、经验和渠道,所以计划共同设立一家从事贵金属领域的实业公司。

当时因资金受限,尹克勤还找来了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好友侯仲贤,一同创业。于是,2001年11月,英特派的前身“无锡英特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称“英特派有限”)在无锡被注册成立,由侯仲贤、尹克勤、陈明明、汪边昆、吴显忠分别出资40万元、15万元、15万元、15万元、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瑞财经《预审IPO》发现,与尹克勤一同创业的陈明明是其在重庆川仪一厂工作时的老同事。英特派此次递表前,陈明明为公司的董事兼管理顾问,其已在2016年10月前,将所持英特派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自己的女儿陈莹。

递表前,陈莹为英特派第三大股东,也是公司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直接持股比例为14.45%。

而据瑞财经《预审IPO》了解到,陈莹于2019年8月受让英特派历史股东吴庆转让的股份时,未按照约定支付股权转让价款,最终被吴庆诉至了法院。法院经两次审理,判令陈莹除了需向吴庆支付股权转让款618.11万元,还需支付逾期股权转让款违约金84.25万元。而截至英特派递表前,其还有部分股权转让款未支付。

除了陈明明外,英特派于递表前还有多位董、监、高成员曾于重庆川仪一厂工作。其中,现英特派董事兼副总经理孙鲁,于1988年3月至2002年10月历任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员工、销售经理;现英特派董事兼营销总监颜伟,1992年3月至2007年1月历任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员工、销售经理;现英特派董事、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刘玉龙2007年5月至2015年7月任川仪股份(603100.SH)财务科长。

据瑞财经《预审IPO》了解,2006年10月,重庆川仪一厂改名为了“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2008年3月,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更名为“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也随后更名为了“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功能材料分公司”。2014年8月,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挂牌,股票简称“川仪股份”,股票代码为“603100”。

2.股东都是自己人,实控人曾“暂时持有股权”被质疑是否违法

2021年8月,英特派有限整体变更为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也变为“英特派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半后,其于上交所主板递交了招股书。

递表前,英特派由英特派投资持股40.5%,由董事长、总经理尹克勤持股26.3%,由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陈莹持股14.45%,由员工持股平台英铂挚诚持股10%,由董事、副总经理黄波持股3.85%,由子公司无锡铂石副总经理曹建庆持股3.03%,由管理顾问李树屏持股1.1%,由监事会主席、技术发展部部长杨志先持股0.78%。

而尹克勤除了直接持股26.3%,还通过英特派投资(于该司持股53.13%)间接控制英特派40.50%的表决权,通过英铂挚诚(出资比例为22.32%)间接控制英特派10%的表决权,合计控制英特派过半数的表决权,并担任英特派的董事长及总经理,对英特派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以及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具有重大影响,为英特派的实际控制人。

此外,陈莹、黄波、曹建庆、李树屏、杨志先也通过英特派投资间接持有英特派股份,几人于英特派投资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9.19%、7.78%、6.11%、2.22%、1.57%;黄波、杨志先、陈莹还通过英铂挚诚间接持股。

也就是说,英特派的股东均为公司员工及董监高成员,没有一个外人。英特派曾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也提到过,“为了公司的人合性质,不希望引入其他外部股东干预公司正常的经营”。

瑞财经《预审IPO》翻看英特派过往的股权变更过程时发现,尹克勤曾在2003年9月,也就是英特派有限成立的第二年,将其所持的英特派有限15%股权,作价15万元转让给了侯仲贤。

对此,尹克勤解释称,是出于家庭及子女教育的考量,经慎重考虑后才决定暂时退出公司。当时,正值英特派的初创阶段,作为公司股东及主要管理人员,尹克勤的生活重心仍在重庆,在无锡的工作强度较大导致其无暇顾及家庭,且孩子正面临升学压力。

不过仅过了一年,2004年的10月,尹克勤又按照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重新增资入股了英特派。

另据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发现,2016年11月,尹克勤受让了英特派历史股东转让的9.26%股权并“暂时持有该部分股权”。这个所谓的“暂时持有股权”,不禁让人疑惑。

上交所在问询环节,也对此发出了疑问,要求英特派解释“暂时持有股权”的具体指代,是否违反相应法律法规,是否存在争议或纠纷。

根据英特派的解释,2016年11月,潘志珍、李伟因个人原因退出公司并转让其所持公司全部股权。经公司全体股东协商一致,就潘志珍及李伟退出的股权,公司全体股东均可行使优先购买权。其中,黄波受让1.59%的股权,并完成了股权转让价款支付和工商变更登记;吴庆拟受让的0.49%股权虽已变更至其名下,但其后续一直未能支付股权转让价款,且已明确表示不再受让该等股权,因此相关股权由其暂时持有,其不享有收益、处置等权利。

此外,就潘志珍及李伟拟转出股权中剩余9.26%的股权,因英特派其他股东暂时无意愿受让,且暂时无相应资金,经各股东协商一致,该股权由尹克勤先行受让后由其暂时持有并作为预留股权,英特派其他在册股东在日后有意愿且资金准备到位的情况下均可受让该等股权。

因此,而该部分股权仅为暂时登记在尹克勤名下,尹克勤不享有对该部分股权的任何股东权利,亦不承担任何股东义务,且尹克勤不得以任何方式处置或变相处置该等股权。

2018年初,因英特派有限当时开始筹划境内上市,拟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所以其股东会决议,就尹克勤及吴庆暂时持有的部分股权,公司的其余股东均可在一定期限内优先进行受让。因此,曹建庆彼时受让了尹克勤名下暂时持有的英特派有限0.67%的股权,并向尹克勤支付了相应股权转让价款。

2019年12月,陈莹又决定受让尹克勤及吴庆名下暂时持有的英特派有限0.49%股权。同时,其他股东均确认明示,放弃尹克勤及吴庆名下剩余的暂持股份的优先购买权。在此情形下,尹克勤作为公司实控人决定受让剩余的8.59%股权。

需要指出的是,当年李伟及潘志珍退出英特派有限时,英特派有限因曾向尹克勤借款,且相关借款尚未向尹克勤偿还。所以彼时尹克勤、吴庆暂时持有的英特派有限股权的相关股权转让价款已由尹克勤指示英特派有限向李伟及潘志珍支付,用于抵销其对尹克勤的借款。其中,英特派有限已于2016年8月分别向李伟支付1,667.96万元、向潘志珍支付554.68万元。

02

神秘博士无偿入股

业务发展失败后退股陷股份纠纷

在英特派递表前的股东列表中可以发现,曾在尹克勤、陈明明等人创业时雪中送炭的侯仲贤已不见踪影。

据瑞财经《预审IPO》查阅招股书,侯仲贤早于2006年至2007年期间,就退出了英特派。彼时,其因自身的投资规划与英特派的整体业务发展方向存在差异,所以对外转让了其所持有的英特派有限全部股权。

同时,在侯仲贤转股退出之际,英特派有限还有意引入一位精通医药研发的博士入股,以拓展医药中间体研发及制造市场。

因此,英特派有限彼时就侯仲贤转股及引入具有多年医药中间体(药物前驱体)研究经历的吴邝聪博士入股做出了一揽子安排。

先是由尹克勤、陈明明、吴显忠、李伟、吴庆分别将其所持英特派有限1%的股权(合计5%的股权)无偿转让给吴邝聪。同时,除侯仲贤以外的当时英特派有限的所有其他股东按照各自相对持股比例受让侯仲贤所持公司合计1.5%的股权,并将该等股权再无偿转让给吴邝聪。

上述股权结构调整后,侯仲贤仍持有英特派有限29.50%的股权。当时包括吴邝聪在内的全体股东,按照各自在公司的相对持股比例对这部分股权进行了受让,并应根据股权转让完成后的各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工商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各股东受让侯仲贤持有的剩余29.5%股权时,经办人员出于登记简便考虑,将各股东实际持股比例取整,导致各股东在工商登记的持股比例与实际持股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一揽子安排实施完后,吴邝聪于英特派的持股比例为9.22%,但实际工商登记的持股比例为9%。

引入吴邝聪入股公司后,英特派成立了无锡英特派药业开发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无锡英俊豪药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英俊豪药业”),并由吴邝聪担任总经理,全面负责医药中间体的研发、销售,新型药用佐剂的开发等。

不过,最终因英俊豪药业经营不善等原因,吴邝聪基于个人职业规划考虑及其家庭原因急需资金周转,提出了终止合作并退出英特派的决定。2019年12月,吴邝聪将其所持英特派有限0.59%的股权转让给了李树屏,将其持有英特派有限6.63%的股权转让给了尹克勤,将其持有英特派有限2%的股权转让给曹建庆。

需要指出的是,吴邝聪转让给尹克勤的股权,系因2018年2月曹建庆受让尹克勤0.67%的股权未办理相应工商变更登记,为还原该等委托持股,吴邝聪受尹克勤指示将拟转让给尹克勤0.67%的股权直接转让给曹建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吴邝聪最终转股退出时还遇到了不少麻烦。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发现,当时曹建庆、李树屏、尹克勤受让吴邝聪股份时,均未按照约定向其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因此吴邝聪将曹、李、尹三人告上了法庭。

最终,法院判令曹建庆向吴邝聪支付股权转让款228.87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12.1426万元,判令李树屏向吴邝聪支付股权转让款50.57万元及逾期利息2.6677万元,判令尹克勤向吴邝聪偿付未付股权转让款575.7万元并按日万分之三的标准自2019年11月28日起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止的违约金。

截至英特派递表前,李树屏、尹克勤已全部支付完了股权转让款及法院/仲裁机构判决的逾期股权转让款违约金,但曹建庆仍有两期股权转让款未支付。

03

递表前分红超3亿

实控人拿分红款买法拍房

关停医药中间体业务的英特派,如今还是将贵金属装备及相关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

2020年-2022年,英特派的收入分别为10.28亿元、14.15亿元、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7,742.41万元、8,496.99万元、1.18亿元。

然而,在业绩突飞猛进的几年里,英特派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不太稳定。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各期末,英特派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95.26万元、1.12亿元、-3,519.42万元。

可以看到,英特派2021年经营现金流净额激增后,2022年年底又再次告负。究其原因,是2022年英特派加大了采购力度,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比增加了99.43%。

整体看英特派的资金状况,截至2022年年底,其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3亿元,而其同期的短期借款为1.54亿元。如此来看,英特派的在手现金根本无法覆盖短期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时,英特派还计划拿出3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但瑞财经《预审IPO》发现,2020年、2021年及2022年,英特派均进行了大额分红。其中,2020年分红2.93亿元,是当年扣非归母净利的3.78倍;2021年分红3500万元,占当年扣非归母净利的41.19%;2022年分红2340万元,是当年扣非归母净利的19.81%。

在问询环节,上交所也提到了英特派的大额分红情况,要求其按主体列示大额分红的主要去向,对应的理财投资具体情况及相关理财投资的投向,是否存在直接、间接涉及公司客户、供应商、关联方的情形及其原因。

瑞财经《预审IPO》在英特派的回复中发现,英特派的实控人尹克勤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分别获得了分红款334.74万元、1,039.75万元、492.35万元。其中,英特派多将分红款转给了妻子,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此外,他还曾拿出300.54万元分红款购买法拍房。

在英特派回复上交所问询一个多月后,证监会出台了新政,明确提出“要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责清单式管理”。又过了一个月后,英特派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04

三年合计通过供应商贷款7.75亿元

为客户41亿元贷款提供走账渠道

瑞财经《预审IPO》发现,英特派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各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额分别为-2.13亿元、2,274.99万元、-1.39亿元。

其中,2020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除了与存货大增有关,还受到参与云天化定向发行及通过云熹基金投资国际复材产生较大金额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

据悉,2018年,英特派曾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了云熹基金部分合伙份额,云熹基金又定向投资了国际复材。

截至2022年底,云熹基金持有国际复材15.09%股份,英特派持有云熹基金17.28%合伙份额,因此英特派间接持有国际复材2.61%股份。而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各期,国际复材均在英特派前五大客户的名单中。2022年,国际复材还是英特派的第四大供应商。

英特派在招股书中坦言,如果云熹基金投资参股的国际复材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公司持有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会相应发生变动,从而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上交所在问询环节,曾要求英特派说明认购云熹基金部分份额与云熹基金定向投资国际复材是否系一揽子安排,各方就定向投资事项和公司与国际复材的合作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说明公司间接持有客户股权、与客户资金往来是否存在代垫成本费用、体外资金循环或其他利益安排。

英特派在回复时表示,公司通过云熹基金投资国际复材系市场化的投资安排,对公司与国际复材之间的业务合作无特殊影响,各方就定向投资事项和公司与国际复材的合作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公司与国际复材不存在代垫成本费用、体外资金循环或其他利益安排。

然而,招股书中披露的内容却与英特派的此番回复有所出入。2020年及2021年,英特派曾通过国际复材分别取得了2.25亿元、5000万元的银行贷款。具体操作方式为,银行将英特派的贷款按照英特派的指示支付给国际复材,国际复材收到相应款项后再转至英特派使用,并由英特派向银行偿还贷款及利息。

除了国际复材,为英特派转贷的还有英特派金属及全银贸易。奇怪的是,英特派金属其实为英特派的子公司,但英特派在披露转贷情况时称英特派金属、全银贸易、国际复材均为公司供应商。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英特派也为国际复材提供银行贷款资金走账通道,金额分别为25.45亿元、13.77亿元、2.17亿元。

附:英特派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保荐人、主承销商: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发行人律师: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评估机构:天源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来源:瑞财经

作者:孙肃博

相关标签:

预审IPO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