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IPO动态,覆盖港股、美股、A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沪上阿姨
港股|挂牌上市
据IPO早知道消息, 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上阿姨”)于2025年5月8日正式以“2589”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沪上阿姨在本次IPO发行中总计发行2,411,340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3616.83倍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2.57倍认购。同时,沪上阿姨在本次IPO发行中引入了盈峰集团和华宝股份(300741.SZ)两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21.55万美元。以每股113.12港元的发行价计算,沪上阿姨通过本次IPO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73亿港元。
2013年,第一家沪上阿姨门店在上海开业。目前,沪上阿姨旗下拥有主要品牌「沪上阿姨」、2022年推出的「沪咖」以及2023年推出的「轻享版」。其中,2024年3月,“轻享版”升级至2.0版本,并正式推出“茶瀑布”,进一步捕捉下沉市场需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的门店网络有9,176家门店,覆盖中国全部四个直辖市,以及位于五个自治区及22个省份的300多个城市,门店网络覆盖北至中国黑龙江省漠河,南至中国海南省三亚。
截至2025年4月18日,沪上阿姨的门店网络进一步增至9,367家门店;截至同日,已有395家茶瀑布门店。
从线级城市分布看,2024年沪上阿姨在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分别为7.5%、20.7%、21.4%与50.4%,其中超过五成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门店总数计算,沪上阿姨在中国北方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排名第一、在中国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排名第三、在中国现制茶饮店行业排名第四。
同时,在中国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覆盖的城市数目最多;而按2022年和2023年门店总数及GMV增长率计算,沪上阿姨是中国以门店总数计算的前五大现制茶饮店品牌中增长最快的现制茶饮店品牌。
2022年至2024年,沪上阿姨的GMV分别为60.68亿元、97.32亿元和107.36亿元。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沪上阿姨的营收分别为21.99亿元、33.48亿元和32.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则分别为1.54亿元、4.16亿元和4.18亿元。
博雷顿
港股|挂牌上市
据IPO早知道消息,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博雷顿”)于2025年5月7日正式以“1333”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博雷顿成为「港股零碳矿山机器人第一股」。
博雷顿在本次IPO中发行1300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198.72倍认购。同时,博雷顿还引入了欣旺达和专注科技领域的长风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二者累计认购约6350万港元。
成立于2016年的博雷顿作为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电动工程机械提供商,设计、开发具有自动作业能力的电动工程机械并使其商业化,以及提供智能运营服务。
从发展历程来看,博雷顿的设计和工程流程从详细分析客户需求及拟定使用场景开始,并据此进行以效能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及精密的工程实务。2019年12月,博雷顿推出五吨级电动装载机型号BRT951EV,随后于2020年5月推出90吨级电动宽体自卸车型号BRT90E。截至2025年3月14日,博雷顿的产品系列主要以电动型号为特色,包括介于三至七吨有效载荷的电动装载机,以及吨位介乎90至135吨的电动宽体自卸车。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4年博雷顿在中国所有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及装载机制造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及第七,按出货量计算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8.3%及3.8%,且为这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
自2022年至2024年,博雷顿的电动宽体自卸车的出货量由59台增至307台,电动装载机的出货量由326台增至450台,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8.1%和17.5%。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自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博雷顿在电池容量超过650千瓦时的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方面排名第一。
绿茶集团
港股|上市在即
据IPO早知道消息,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集团”)计划于2025年5月16日正式以“6831”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绿茶餐厅计划在本次IPO中发行168,364,000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6,836,400股股份,国际发售151,527,600股股份。
以每股7.19港元的发行价计算,绿茶餐厅的IPO市值预计为48.42亿港元,募集规模将超12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绿茶餐厅在本次IPO发行中共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8733万美元——其中,紫燕食品、正大食品、华宝股份分别认购3500万美元、709万美元和624万美元;安吉国际地方国资以及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分别认购1300万美元;另有数家绿茶餐厅的供应商参与了基石认购。
2008年,绿茶集团在西子湖畔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截至2024年4月28日,绿茶集团已开设493家餐厅,覆盖中国21个省份、四个直辖市、两个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4年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集团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
其中,绿茶集团的餐厅总数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76家以29.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465家。
2024年,绿茶集团开设了120家新餐厅,并计划于2025年、2026年和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和213家新餐厅。截至2024年4月28日,绿茶集团有32家餐厅已开始营业,并已就余下17家将于2025年开业的餐厅签订租赁协议,而9家餐厅已开始装修。截至同日,在已签订租赁协议的17家餐厅中,当中14家餐厅的租期已开始,3家餐厅的租期尚未开始。
2022年至2024年,绿茶集团的客单价分别为62.9元、61.8元和56.2元;同期,翻台率分别为2.81次/日、3.30次/日和3.00次/日。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绿茶集团的营收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和38.38亿元;同期,绿茶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和3.50亿元。
英矽智能
港股|更新招股书
据IPO早知道消息,InSilico Medicine Cayman TopCo(以下简称“英矽智能”)于2025年5月8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广发融资担任联席保荐人。
这意味着,英矽智能继续向“港股AI创新药第一股”发起冲击。
成立于2014年的英矽智能作为一家是AI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临床阶段资产现包括一项处于II期临床阶段的资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这一资产是同业公司中最先进的研发项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英矽智能打造的Pharma.AI是世界上领先的由生成式AI驱动的药物发现与开发平台,提供包括新靶点识别到小分子生成及临床结果预测的端对端服务——具体来讲,Pharma.AI由 Biology42、Chemistry42、Medicine42和Science42组成,旨在覆盖整个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Pharma.AI能够识别新的药物靶点,针对新型及既定的靶点从头设计,优化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及简化起草学术论文与其他相关文件的流程。
截至2025年5月6日,英矽智能已通过自主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产生超20项临床或IND申报阶段的资产,其中三项资产已授权予国际制药及医疗保健公司,合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英矽智能的营收分别为3015万美元、5118万美元和8583万美元;同期,英矽智能的毛利率分别为63.4%、75.4%和90.4%,呈逐年提升趋势。
铜师傅
港股|递交招股书
据IPO早知道消息,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师傅”)于2025年5月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成立于2013年的铜师傅作为一个文创工艺产品品牌,以铜始终为品牌的核心材质,通过持续投入于原创设计与研究和发展。除了铜质文创产品外,铜师傅亦逐步拓展至塑胶潮玩、银质文创产品及黄金文创产品等多元材质品类。
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的SKU分别为2,137款、2,296款和2,485款,每年新上线的SKU分别为464款、382款和574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4年收入和线上收入计算,铜师傅均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位列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35.0%和44.1%。
值得注意的是,铜师傅一直是主要电商平台上最畅销的文创工艺产品品牌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在天猫和京东上的铜质文创产品类别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的线上客单价均高于750元,即在抖音、天猫和京东的线上旗舰店的平均值。
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的线上直销(主要来自天猫、京东、抖音等旗舰店)收入占比分别为70.6%、69.9%和70.5%。叠加线上经销商销售,线上渠道收入总占比分别为80.9%、79.2%和77.2%。同期,铜师傅在各线上直销渠道的加权平均复购率分别为约59.2%、56.9%和56.4%。
此外,铜师傅仍实施精准线下零售拓展,以补充和增强数字体验——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铜师傅的线下直营网络覆盖9家门店,并覆盖54家授权线下经销商运营的68家门店。
为保护、提升创意资产,铜师傅实行严格的IP管理制度,涵盖专利、艺术著作权和专有技术。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铜师傅已获得1,575项艺术著作权、285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版权及2项发明专利。
为支持IP战略,铜师傅建立了专门的创意研发系统,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系统由119名研发人员组成。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的研发投入分别约为1880万元、2860万元和2820万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总收入的约3.7%、5.7%和4.9%。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的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和5.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44亿元和0.79亿元,净利润率则分别为11.3%、8.7%和13.8%。
泽景
港股|递交招股书
据IPO早知道消息,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景”)于2025年5月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5年的泽景作为一家创新智能座舱视觉、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涵盖以挡风玻璃HUD (简称「W-HUD」)解决方案CyberLens和增强现实HUD (简称「AR-HUD」)解决方案CyberVision为主,以测试解决方案和其他创新视觉技术解决方案为辅的综合解决方案。
其中,泽景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自研HUD解决方案,并在中国率先推出了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技术的量产AR-HUD,其可通过抵抗环境干扰保障更稳定可靠的性能。通过创新解决方案,泽景积极推动智能座舱视觉、人车交互系统由2D至3D、AR变革与市场渗透。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泽景在中国市场首批推出了国产化HUD解决方案,获得
车型定点并率先实现量产;同时,泽景也是国内唯一拿到数个国际主流整车厂HUD订单且已经批量交付的中国供应商。
以2024年销量计算,泽景在中国HUD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6.2%,亦为中国中国唯一一家2024年HUD销量、W-HUD销量和高性能AR-HUD解決方案销量均排名市场前三名的公司。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泽景拥有22个汽车主机厂客户,既包括国内头部主机厂,又涵盖了新兴主机厂;截至同日,泽景已累计定点超过90款车型,累计出货量超150万套,此外,泽景还已成为某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车载光战略合作伙伴。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不同于行业内大部分公司主要通过加入中国本土汽车主机厂出海的海外业务来实施海外战略,泽景不仅在全球市场上为本土主机厂赋能,还积极寻求来自海外头部主机厂的定点及订单。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泽景的营收分别为2.14亿元、5.49亿元和5.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3%。
2022年至2024年,泽景的毛利分别为0.48亿元、1.40亿元和1.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0.6%,同期的毛利率分别为22.6%、25.6%和27.3%。
恒瑞医药
港股|通过聆讯
据IPO早知道消息,5月5日,港交所网站披露了恒瑞医药聆讯后资料集,摩根士丹利、花旗和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恒瑞医药战略聚焦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在研发模式上,公司针对已被识别的可成药靶点,致力于开发具有不同特性的药物。其研究范畴已从传统小分子药物拓展至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肽类、单克隆抗体(mAb)、双特异性抗体(BsAb)、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放射性配体疗法(RLT)及寡核苷酸等多种前沿药物形式。
公司拥有110多款商业化药物,其中包括19款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同时,其管线涵盖超90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及7款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其他创新在研药物,更有30多款处于关键性临床研究或更后期阶段的创新在研药物。
临床开发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恒瑞医药的自有临床开发团队已覆盖约5,000名临床研究者,针对90多款在研创新药开展了约400项临床试验,且在2024年招募了近 20,000名临床研究参与者。2018年以来,公司在中国、美国、欧盟及其他海外市场获得了60项监管促进路径认定,显示出在临床研究领域的高效推进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商业化层面,截至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建立起约9,000人的自建销售和营销团队,在中国制药企业中规模领先。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的超过22,000家医院以及超过200,000家线下零售药店,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近年来,恒瑞加速全球化扩张步伐,充分释放产品矩阵和技术平台的潜力。公司已在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及韩国等地区启动超过20项海外临床试验,产品在40多个国家实现商业化。自2018年以来,公司与全球合作伙伴达成了14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7个分子实体,总交易额高达约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为 6亿美元,同时还获得了若干合作伙伴的股权。
公司于2024年收入录得人民币280亿元,自201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4%,远超同期全球制药市场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创新药已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2022年的38.1%增至2023年的43.4%,并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46.3%。
公司净利润率呈稳步上升,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7.9%、18.7%和22.6%。同期,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分别为12.65亿元、76.44亿元及74.23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0%,归母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29.35%。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