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里:中国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行业需求回暖 国产替代加速突围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智通财经网 5280阅读 2025-05-14 10:40

麦格理发布研报称,2025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市场展现出显著的复苏韧性,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结束库存去化周期,销量同比增长11.6%,其中协作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41.4%,成为行业 “增长极”。尽管面临价格竞争压力,下游需求在汽车、半导体、锂电池等领域的拉动下逐步回暖,叠加国产厂商在核心技术与市场份额上的持续突破,行业正迎来 “量质齐升” 的关键阶段。工业自动化“需求回暖+国产替代”双重逻辑明确,新能源装备、协作机器人等细分赛道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

麦格理主要观点如下:

一、工业机器人:需求复苏,协作机器人成增长亮点

麦格理报告显示,2025 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 11.6%,结束了此前的库存去化周期,汽车主机厂、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需求稳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协作机器人(cobots)延续高速增长,一季度产量同比激增 41.4%,远超传统多关节机器人(12.5%)和 SCARA 机器人(11.2%),成为行业 “增长极”。

市场竞争与格局变化

外资品牌份额微降,国产头部崛起: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虽从 2024 年的 52.3% 小幅降至 51.4%,但头部企业表现亮眼。埃斯顿(9.9%)、汇川技术(8.9%)跻身行业前十,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市占率持续提升;发那科(10.1%)仍居首位,但库卡、ABB 等外资品牌通过调整价格策略扩大份额。

下游分化显著:汽车主机厂需求同比增长 45.4%,锂电池行业从 2024 年的 - 19.4% 大幅反弹至 + 10.5%,仅光伏领域因产能调整同比下滑 15%。

未来展望

尽管 2025 年工业机器人增速因竞争加剧下调至 6.3%,但 2026-2027 年预计回升至 11.2% 和 12.2%。随着外资品牌逐步提升均价以维持利润,价格战压力有望缓解,国产厂商在定制化服务与交付速度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二、工厂自动化:筑底回升,国产替代加速渗透

一季度工业自动化需求同比增长 2.4%,终结连续四个季度的下滑,OEM 市场在包装机械、锂电池设备等领域带动下增长 3.3%,结束了长达 11 个季度的低迷。

核心产品表现

伺服与逆变器:汇川技术稳居龙头

汇川技术在伺服系统市场份额提升至 31.4%(2024 年为 28.3%),逆变器市占率达 20.8%,均为国内第一,远超三菱、西门子等外资品牌。政策刺激与新能源设备需求拉动下,伺服和逆变器市场 2025 年增速分别上调至 2.6% 和 1.3%。

PLC 市场:西门子主导,国产率提升

小型 PLC 国产化率从 2023 年的 38.2% 升至 2024 年的 41.0%,汇川技术位列第四(6.7%);大型 PLC 市场西门子占据 45.2% 份额,但国产厂商通过性价比优势逐步突破,本地化率从 5.9% 提升至 8.3%。

细分领域复苏

欧盟市场需求增长 1.8%,市政设施、石化、电力等行业贡献增量;国内 3C、金属加工作为自动化最大应用领域,持续受益于智能化改造。

三、核心部件突破:RV 减速器国产份额首超 60%

作为工业机器人 “心脏” 的 RV 减速器,2024 年国内需求同比增长 9.7%,远超工业机器人本体 3.9% 的增速,国产厂商市占率首次突破 60%,打破日本纳博特斯克(Nabtesco)的长期垄断。

双环传动引领国产突围

双环传动以 25% 的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二(第一为纳博特斯克 33.8%),并已进入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发那科、ABB、安川、库卡)供应链。凭借成本优势(国产 RV 减速器价格仅为外资品牌的 60-70%)和技术迭代,预计 2024-2028 年国内 RV 减速器需求将以 10.4% 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国产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70% 以上。

技术差异与市场分工

RV 减速器因高扭矩特性主导重载机器人(如汽车焊接、搬运),而谐波减速器则在轻载场景(3C 产品组装、医疗设备)更具优势。国内厂商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同样加速突破,绿的谐波(LHDS)等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

结语:国产替代不可逆,把握结构性机会

当前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行业呈现 “需求回暖 + 国产替代” 的双重逻辑:

短期:库存周期反转、下游制造业资本开支回升驱动销量增长;

长期:定制化服务能力、快速交付效率及成本优势,推动国产厂商从份额提升走向技术引领。麦格理指出,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龙头)、双环传动(RV 减速器核心供应商)等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复苏与国产替代趋势,而协作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细分赛道将成为未来增长的 “新引擎”。

尽管挑战犹存(如价格竞争、宏观需求波动),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大趋势已不可逆,国产厂商正从 “替代” 走向 “引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长期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来源:智通财经网

相关标签:

智通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