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摘帽”未满两个月的先锋新材(300163.SZ)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7月24日晚间,先锋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卢先锋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值得注意的是,该股虽于6月3日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ST),但其《2024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为“保留意见”。形成“保留意见”的基础主要涉及公司为卢先锋关联方提供的连带责任担保事项,以及公司对另一关联方的应收账款事项,与上年度审计报告中保留意见所涉事项一致。此前公司被ST是因其2021年度至2023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被出具非标意见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中有“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保留意见”。
公开资料显示,先锋新材是一家从事高分子复合遮阳材料(阳光面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月在创业板上市。卢先锋作为公司创始人,原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但自2023年以来其所持股票均处于质押和冻结状态。今年5月,卢先锋被司法拍卖的2250万股股份完成过户登记后,其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由8.39%被动减少至3.65%,卢先锋丧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地位。6月23日,卢先锋另一笔被司法拍卖的1000万股股份完成过户登记,其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进一步降至1.54%,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记者还注意到,近三年来,先锋新材及卢先锋等董监高曾多次被证券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事由包括违规减持公司股票、为关联公司担保时违反承诺、业绩预亏公告中净利润数据不准确等。其中,宁波证监局2024年3月出具的警示函显示,卢先锋在2018年11月与他人签订的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直至五年零四个月后的2024年3月19日才予以披露。该协议涉及卢先锋持有的先锋新材29.8%股权的转让,转让价格不超过10亿元,涉及先锋新材控制权转让,属于证券法等规定的重大事件,应及时披露。当时,深交所火速下发关注函,先锋新材在回复中称,上述股权转让协议发生时,公司原有主业遇到瓶颈且盈利能力较弱,两次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资产进行转型均以失败告终。股权转让目的是为先锋新材寻找具备优质资源和实力的控股股东,装入新的优质资产以推动转型升级,也为缓解卢先锋个人资金压力,解决先锋新材关联担保问题。
从业绩层面来看,自2021年起先锋新材已连续四年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6亿元、3.05亿元、2.52亿元、2.5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348.47万元、-171.66万元、-9958.62万元、-970.13万元。不过,2025年第一季度,先锋新材实现营业收入8515.52万元,同比增长34.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2.86万元,同比增长541.41%。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增加主要系报告期外销营业收入增加所致;净利润上升主要系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上升、子公司转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形成的资产处置收益所致。
此外,卢先锋丧失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地位后,郎海涛(持股5.71%)被动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据先锋新材最新公告披露,郎海涛所持1700万股股份7月23日起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62.82%,占公司总股本的3.59%,质押用途为“生产经营”。(实习生陈思甜对本文亦有贡献)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