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为加:大悦城地产启动私有化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0.9w阅读 2025-07-31 22:52

2025年7月31日,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31.SZ,以下简称“大悦城控股”)发布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00207.HK,以下简称“大悦城地产”)以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于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此举标志着大悦城控股迈出了主动优化资本布局、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为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悦城控股“1123”体系的破壁实践

近年来,在房企销售额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作为在商业及多元化最早布局的大悦城控股展现出逆势突围能力。2024年年报显示,大悦城控股全年实现全口径签约额369亿元,销售方面跑赢大势,在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名中提升同比上升6位。这一现象,背后隐含了存量时代下大悦城控股“1123”战略体系的破壁之道。

具体来看大悦城控股“1123”战略体系,即为“1”提升,提升商业引领地位,坚持“年轻力”第一品牌地位不动摇,加快消费基础设施REITs发展,持续提升经营能力。“1”夯实,即夯实高质量开发业务,面向改善性需求,打造“好房子”。“2”聚焦,即产品聚焦、区域聚焦,发展优势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聚焦核心城市、核心板块,坚持深耕。“3”精进,即朝着“差异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方向不断精进,在商业年轻化、住宅高品质、产业创新化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

此外,根据大悦城控股于2025年7月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大悦城控股坚定执行“1123”战略的成效持续向市场显现。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显著提升,预计将扭亏为盈,其中归母净利润预计盈利8,000万元至12,000万元。大悦城控股通过将商业空间转化为社交与生活方式载体,打造“体验式商业”模式。该模式作为其战略落地的成果,已成为抵御周期波动的核心武器。

私有化强化核心掌控,资源整合释放协同价值

“1123” 战略的深化推进,对大悦城控股资源整合与决策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悦城地产私有化恰是顺应这一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

据公告显示,交易完成后,大悦城地产股份将分别由大悦城控股以及得茂拥有约96.13%及3.87%。这一情况将显著提升大悦城控股对核心优质资产的控制力与整合效率。私有化后的大悦城地产,将摆脱短期市场波动干扰,更专注于提升其持有的32个大悦城、大悦汇和其他商业项目的运营质量与资产价值。

一方面,私有化会促进大悦城控股治理效能跃升。私有化后,大悦城控股决策链条得以缩短,治理结构趋向扁平高效。大悦城控股能够更直接、敏捷地统筹大悦城地产的战略方向与资源配置,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

另一方面,私有化也将实现大悦城控股及大悦城地产资源整合深化,为两大主体在业务、资金、品牌和管理上的深度融合铺平道路。大悦城控股通过创建统一的上市平台以增强协同效应,其中,商业地产、物业开发、酒店运营与管理输出等核心板块的协同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实现跨资源最优配置,发挥“1+1>2”的聚合效应。

根据大悦城控股的公告信息,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对大悦城地产权益占比将会提升,将进一步增厚其归母净利润,强化股东回报能力。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并非是退却港股平台,而是大悦城控股“以减为加”的战略选择。未来大悦城控股可更灵活运用资本工具盘活资产,集中资源强化商业地产核心优势构建精简高效的发展格局,实现股东价值长期增长,为迎接行业新周期奠定基础。一个更聚焦、更灵活、更具内生动力的大悦城控股,值得期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