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A股走势分化,小微盘领衔上涨,大盘股回调,上证指数跌0.37%,弱势两连阴。机器人板块探底回升,机器人ETF基金(159213)一度翻红,收跌0.09%。资金抢先布局热点催化、基本面蓬勃发展的人形机器人板块,机器人ETF基金(159213)盘中获300万份净申购,近10日累计吸金5000万元!(20250718-20250731)
机器人ETF基金(159213)标的指数成分股涨跌不一,东杰智能20cm涨停,夏厦精密涨超6%,科远智慧涨超4%,双环传动涨超2%,大华股份等涨超1%,汇川技术、中控技术、机器人、巨轮智能等微涨,石头科技、大族激光等回调。
【机器人ETF基金(159213)标的指数前十大成分股】
截至15:00,成分股仅做展示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
7月31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审议通过,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当前,人形机器人作为AI应用的具象化,有望受益于AI驱动下的具身智能浪潮!从WAIC看AI产业发展进展和趋势,西部证券指出,AI应用方面,商业化落地进程明显。从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来看,参展商已从单纯的能力演示转向实际的应用和商业化落地,展示大模型如何深度融入产品和工作流程,同时硬件、模型、应用深度联动。
接下来,机器人大赛催化不断,更多新品的展出或持续带动板块情绪拉升,且从基本面来看,AI为人形机器人软件端注入活力,人形机器人硬件端加速发展,供给侧繁荣,新品百花齐放,人形机器人正处于量产前夕,8月机器人板块行情值得期待!
【热点催化:机器人大赛催化不断】
步入8月,机器人板块催化不断,两大重磅会议将接连召开:
1、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在北京召开,据官网披露,展览面积首次超5万平方米,展示内容重点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前沿技术创新、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新品首发等方面。预计参展企业数量将超200家,将汇聚近50家人形机器人知名整机企业,百余款新品将在会期亮相。
2、“2025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8月13日-15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将持续打造“大会+展览+活动”为一体的一站式价值对接平台,预计将吸引200+参展品牌、20,000+名观众及20+个专业采购团,助力打通具身智能产业链,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仿真及测试到整机制造,将为行业提供一个全面展示前沿的技术、方案,深入行业交流,促进资源对接的舞台。
【基本面发展强劲:软硬件端加速发展,供给侧繁荣】
万联证券表示,软件方面,AI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是解锁人形机器潜力的关键钥匙,但目前是整个链条中最薄弱、最需要突破的环节,其发展滞后于机器人硬件。近年来,国内外厂商纷纷在自研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生机。硬件方面,根据对人形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市场规模的测算,人形机器人或将为精密减速器带来数百亿增量市场。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节点渐近,处于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核心位置的主要厂商有望受益。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供给侧正在迅速繁荣。一方面,海外的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正在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落地,人形机器人将在工厂等场景实现批量应用提上日程,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验证和认可。另一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最活跃的市场,2024-2025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近年来特别是2023年以来,创业先锋企业、科技巨头、车企等不同背景的玩家正加速涌入人形机器人市场。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产品各具特色,在智能化和运动控制等关键产品特性上已经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并快速推进其量产节奏。(来源于万联证券20250711《量产破局,链动新机——2025年中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AI催化具身智能浪潮、全球科技巨头/新秀全面下场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量产奇点已至!全面拥抱人形机器人大时代,认准机器人ETF基金(159213),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该指数结构与产业链环节高度契合,包括但不限于上游硬件部分的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技床、磨床、设备等;中游系统集成的软件算法、系统研发、装配、控制系统等;下游应用层的服务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机器人及其产业各环节的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基金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