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公告称,继2024年后,公司再遭员工持股平台大规模减持,两次减持完成后累积套现金额或超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刚刚经历业绩下滑,且现金流急剧恶化,业内人士担忧这可能加剧市场对内部人员信心不足的情况。
联影医疗于8月1日收到员工持股平台关于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目前持股比例6.62%的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拟于2025年8月25日至11月24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337.66万股,占总股本的1.6231%。若按照8月4日收盘价131.29元/股计算,若完全减持,该员工持股平台套现金额约为17.6亿元。
公告显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持有的公司股份,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公司实施的员工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平台持有人为800余名公司员工,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公司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减持后合计持股比例将从6.62%降至5%以下,触及权益变动披露红线。此次减持是员工持股平台公司继2024年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减持。2024年4月15日至7月22日期间,上述股东一共减持约747万股,减持比例0.91%,减持价格区间为102.60元/股至140.37元/股,套现约9亿元。两次减持后或合计套现超26亿元。
资料显示,张强出生于1969年,中国国籍,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深厚,曾在多家知名企业任职。2024年,张强从联影医疗获得的税前报酬为265.21万元。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与解决方案领域的龙头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及销售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及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
然而,公司业绩表现疲软。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实现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下降36.08%;实现扣费归母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下降39.32%。公司解释称,受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对市场的影响,行业规模收缩,国内收入下降;部分高端新产品市场导入期长,对业绩贡献有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业务拓展,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上升,综合导致净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大幅下滑。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2.6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21.95%,研发人员超3200名,研发人员占比40.02%,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9300项。
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销售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收入84.45亿元,同比下降14.93%;提供维修服务收入1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80%;软件类产品收入8319.4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2.32%。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小幅回暖,营业收入为24.78亿元,同比上升5.42%;归母净利润为3.7亿元,同比微增1.87%。
近年来,联影医疗现金流恶化问题突出,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应收账款和存货激增。由于收入减缓,销售回款减少,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6.19亿元,同比暴跌567.15%。2025年第一季度,虽改善至 -3.53亿元,但仍未转正。业内人士表示,公司现金流长期为负,显示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不足,资金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5.05%至43.59亿元,占营收比例超42%,显示客户支付周期延长、坏账风险攀升。2025年第一季度,应收账款达49.0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2.6%。
业内人士称,联影医疗连续遭大额减持叠加业绩疲软,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后续减持无需预披露,潜在隐性抛压增加,需关注该公司后续现金流与营收有无实质改善。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